市发展村集体经济发言材料

发展集体经济发言材料(3468字)
    一、基本情况
    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X万元,村平收入X万元,同比增加X%。其中收入在5-10万元的村有X个,10-50万元的村有X个,50万元以上的村有X个(X)。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虽然提升较快,但仍然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资产盘活较难。农村最多的是土地资源,但是土地资源盘活往往受地域位置制约,除个别地方外,作为资产抵押贷款在现行政策下还存在一定障碍。至于那些位置偏僻、自然资源有限的村,可依托盘活的资产少,经济发展空间也更小。二是能人培育较难。有能力、会经营的人大多外出经商务工,能人回乡发展由于风险大、回报慢,一般热情不高、有顾虑;留守农村的人相对素质偏低、思想保守;高校毕业生更多的愿意留在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三是产业开发较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仍以发展传统种养业为主,发展休闲、观光等农业新业态除需较好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先天优势外,还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政策支持,培育新的产业模式需要长期开发引导。
    三、发展路径
    一是利用村级平台,加强资源整合。资源和资金是一个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一个村要发展好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方向是利用村级平台整合村内的资源,对资源整合的多少往往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潜力。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听到最多是说法是:“村里什么都没有,没法发展集体经济”。确实,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打破了原生产大队的生产模式,集体的土地、生产工具全部被发放到农户手里,村里一穷二白。但是现在各级政府持续出台政策,鼓励村集体再次流转、回收农村土地,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同时,各级各部门都有发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资金,我们可以通过村级平台不断整合各部门资金用来发展集体经济。例如白兔潭镇汆溪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政策指引,用制度管理,用创新驱动,让村民成为奋斗的主体,为村民做实事,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xx市“三变改革”的试点村之一的茶田村,全力推动产业建设,引进产业项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二、三产业持续繁荣,结构趋向合理:依托泗汾镇传统农业大镇的优势基础,村粮食生产面积及产量位居xx市前列;境内有恒凯通等多家大型企业,投资环境优异,产业集群规模初显;紧靠泗汾集镇范围,综合购物商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交易市场一应俱全,区域商贸经济繁荣。产业集群规模再上台阶,发展动力长久:传统产业容量增大、文旅产业持续升温、高新产业不断壮大,雄厚的产业实力和优越的前景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打下深厚基础。紧靠政策优势,集体经济突出:依托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的方式,先后成立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茶田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xx茶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都需要以产业项目为依托,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资源禀赋都决定了一个村的产业发展。我市有以经营固定资产发展集体经济的,如阳三石街道的泉湖村和立三村、来龙门街道的五里牌村,靠近城区,每年的固定资产出租的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也有通过农村文旅发展集体经济的,如船湾镇清水江村、泗汾镇茶田村、枫林镇隆兴坳村都是通过文旅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还有以种养殖业发展集体经济的,如王仙镇三狮村、孙家湾镇观前村(迷迭香种植)。因此各村要充分挖掘各种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对村集体资源其进行综合发展,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拓展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
    汆溪村境内有各类合资合股企业10余家,带动机械加工、印刷包装、运输商贸、个体经营户近百家,特别是河洲、顺达、益祥三家传统烟花鞭炮企业,成为了当地产业支柱,年总产值达上亿元,就近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近1000余人,吸收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外来务工人员近500人,2014年被xx市评为“劳务输入第一村”,2019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0元。
2018年,汆溪村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按300元/亩的价格对全村范围内的10450多亩水田进行统一流转,建立以“油葵+油菜”种植为主导的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土地结构调整,最大程度上利用土地资源,解决了抛荒问题,优化了土地结构。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购置厂房、机械设备,形成油葵油料加工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100余人,并通过环宇合作社链接全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支村两委的不断支持下脱贫致富。汆溪村种植油葵的成功模式及经验,得到了中央十三套朝闻天下栏目的大力推广,并定点成为农业科普、体验培训基地。油葵土地流转项目创收20万元左右,并以此为依托,开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采取村民入股60%、村集体占股40%的形式,村级投入60–70万元,总投入150万元,建设汆溪村生态农庄,每年分红xx万元左右。2017年开始建设种养结合、休闲垂钓鱼塘,每年创收10万元左右。结合生态农庄、民宿、篮球赛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葵、观赛,全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创收3万余元。从而达到一二三产业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