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升路径调查研究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某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升路径调查研究报告(银行)
    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银行业面对监管趋严、竞争加剧、让利实体的外部环境,以及成本提升、资本不足、风险积压等内部压力,经营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普遍面临着净息差收窄、风控难度增大的现状。资产负债管理作为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核心管理工具,成为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X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商业银行具有明显差异,资负两端的刚性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持续深化资产负债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资产负债统筹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营质效。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资产负债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日益丰富,风险种类和传染途径不断演化,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手段明显不同。X世纪以来,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单一资产管理、单一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历史阶段。近年来,在新的金融市场环境及全球监管要求下,资产负债管理开始逐步向动态前瞻的精细化管理迈进。即通过引入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理念和工具,从规模、节奏、结构、价格风险等要素出发,模拟匡算未来一定时期的业务经营成果和关键风险指标,实现对资产负债表的积极主动管理,以促进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
    (二)管理内涵的延伸与拓展
    1.管理目标日益多元。伴随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不断更迭,量、价、险协调统一的管理目标逐渐形成。即从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以“量”为主的管理阶段,演变为更加关注“价”阶段、关注“险”阶段,并逐步发展为目前更加注重量、价、险的统筹平衡,以及“三性”的协调统一。
    2.管理内容更加丰富。随着银行综合化经营范围的拓宽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不断扩充,“大资产负债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一是表内外资产一体化管理。银行资产配置从信贷市场向整个金融市场拓展,逐步打通表内外资产配置边界。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多种方式调整资产结构,增加优质高收益资产,提高对资本、流动性等的动态调控能力。二是强化主动负债管理。以成本为导向,统筹平衡资产负债规模、价格和期限,优化表内外资金来源结构。三是建立集团层面的资产负债协调管控机制。构建集团层面资产配置、资金筹集和风险管控的统筹调配机制。
    3.管理手段不断迭代。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银行同业开始大力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多元化业务平台,“科技支撑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基于业务经营全流程信息的资产负债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成本分摊、外部定价、资本管理和资金头寸管理等系统不断迭代,实现对未来一定时期业务经营成果和关键风险指标的动态模拟和滚动预测,推动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与方法落地。
    (三)现行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内容及特点
    现阶段比较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资本管理深度融入业务经营管理。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对资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内外部资本补充能力不断提升,资本管理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并已普遍形成了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总体来看,大型银行资本实力较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更迫切。从2022年年末数据来看,四大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超出监管要求X%以上;部分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高于监管底线X%左右,考虑业务发展需要,未来或有一定资本补充压力;个别区域型银行面临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夯实的资本水平成为保障银行长期稳健经营的关键。有关部门也在不断推动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以支持银行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
    2.业务经营计划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形成完整工作闭环。业务经营计划管理是测算、设立预定年度的业务经营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省级分行,对其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计量、监测、分析、评价和考核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可以将银行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关发展战略转化为各部门、各条线和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任务,从而进行更为科学的资源配置。国内大型银行业务经营计划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已经较为成熟完备,如X银行早在19X年就率先推出了包含业务、财务及人员机构计划等在内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机制,并逐步实现了全面计划和预算管理的有效串联和融合。
    3.科学有效的定价决策机制成为维持可持续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和关键。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银行业竞争加剧,监管部门逐步加大监督和规范金融机构定价行为力度,通过出台政策制度、建立宏观审慎评估和合格审慎评估体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等多重方式,逐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强化定价管理。传统的“重规模轻价格”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银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金融产品定价和决策机制成为维持可持续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和关键。在此背景下,各家金融机构逐步转变定价管理模式,定价方法、定价模型、定价系统、定价授权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粗放到精细的完善过程。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均已不同程度地搭建起较为完善的内外部定价管理体系,形成了从制定外部定价管理量化目标——实施定价管理政策——监控定价政策及利率执行情况——动态调整定价策略和政策——建立后评估定价管控机制的闭环管理模式。
    4.流动性管理始终是银行业监管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对外界各种预测的基础上,寻求安全与效益的最优解。通常意义下,银行流动性应当能够满足几个层级的流动性需求。第一层级,头寸管理与监管要求,包括每日正常资金支付的需求、央行准备金的管理需求,以及如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匹配率、流动性比例等监管要求;第二层级,负债端资金兑付,负债端存款客户及同业客户的提前取款需求,避免挤兑;第三层级,抵抗市场流动性冲击,如市场利率变动或者汇率变动、以及市场失灵造成的冲击;第四层级,资产端贷款投放、投资,用流动性保证新的贷款投放,维持银行的稳定盈利和持续经营。基于上述流动性管理需求,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商业银行不断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与技术,搭建了从流动性的短期管理拓展到流动性的长期管理和规划、从侧重实际情景的管理拓展到压力虚拟情景的全面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5.利率风险管理逐渐成为监管极为重视的风险领域。利率风险管理是提升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银行根据经营策略,在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水平下,制定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追求合理收益。利率风险具体可表现为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商业银行不断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有效管控利率风险的目标。通常来说,缺口风险一般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重定价期限结构,使得具有相同重定价频率的缺口风险相互抵消,以降低缺口风险水平。基准风险一般通过利率互换等方式,以浮动利率(固定利率)贷款与交易对手置换固定利率(浮动利率)贷款的方式,降低利率波动影响。
    6.组合管理理念和工具逐步得到探索和应用。资产负债统筹管理需要平衡资产和负债,平衡收益和风险,平衡短期和长期,甚至平衡银行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组合管理对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极高,结合前期同业调研情况看,目前资产负债组合工具尚未广泛应用,不同银行间存在较大差异。
    二、X行资产负债主要特点和管理难点分析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核心管理工具,并依据社会环境变迁和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政策性银行具有金融机构与财政投资机构的双重属性,在职能定位上与商业银行存在明显不同,相应地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与商业银行相比,X行以服务国家战略导向为前提,在统筹政策履职、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寻求综合平衡,资产负债统筹管理既面临金融业共性问题,又存在个性管理难点,管理目标更加多元、手段相对匮乏、难度更高。
    (一)资产端以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为首要任务,业务范围局限在短板集中的“三农”领域,资产自主配置余地较小
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多元,交易类、投资类等非贷资产占比高,能够以经营效益为核心,将人力、财力和资金配置到效益高的地区、行业、产品种类和客户对象。而X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层面扶持“三农”、弥补市场缺陷的金融制度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1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