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市坚持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四下基层”,用好调查研究,系统掌握全市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得好。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
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要求,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领导协调作用不够。少数县乡领导干部片面认为,抓党建就是抓“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的规范落实,没有真正厘清“党建”与“党务”的关系,没有把党建工作真正转化到推动发展、引领治理、服务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要求上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思想认识还没跟上,一些县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不够深、不够透,特别是对当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探索不够、办法不多。二是职责分工还没跟上,一些领导干部表示,各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项小组出台的工作方案,相互牵扯、交叉,不利于执行。有的乡村干部反映,乡镇要做什么,村里要做什么,大家认识比较模糊,对乡村如何振兴“心中无数”。三是措施办法还没跟上,一些地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要还是以下派工作组(服务队)、驻村第一书记等为主,在加强能人回引,以及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作用等方面考虑得不够多。
二是党组织的组织力不够。一些乡村干部谈到,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能力不强,停留在乡镇部署什么就做什么,很多村看到更多的是设施落后、发展滞后、阵地闲置,看不到党组织在干、群众跟着干的场景。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政治功能有所弱化。有的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看家本领”缺失,虽然与群众共讲一口方言,却没有共同语言。二是软弱涣散整顿不彻底。一些乡镇党委对软弱涣散整顿缺乏一以贯之、通盘考虑,没有站在乡村振兴的高度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整顿,经常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治标不治本。三是党组织覆盖不全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全市x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仅成立党组织x个,党的组织和力量还比较薄弱;有的虽然建立党组织,但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引领产业振兴的效果不佳。
三是农村一线工作力量不够。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是,真正懂农村、会做群众工作、熟悉农技的干部比较少。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等问题仍是“硬伤”。村干部反映最多的,是“乡村振兴缺项目资金怎么办”“人手不足怎么干”“没有钱,在等钱,需要钱”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干部结构比例不够优化。据统计,平均每个乡镇公务员不到20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10-12人。二是村级班子选配难问题突出。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特别是一些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村里的大多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三是本领恐慌问题突出。一些地方没有对乡村振兴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抓得不够紧,“消化不良”问题明显。福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谈到,由于对乡村振兴政策研究学习不够,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不懂怎么做,党员群众不懂做什么,按老办法、老思路的多。
四是乡村人才资源不够。据统计,偏远山区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750%以上,很多村都成了“空心村”。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乡村复合型人才稀缺、结构失衡分布不均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地理区位方面,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90%,一些偏远山区村“一方水土留不住一方人”,引才留才更是难上加难。二是创业条件方面,农村创业条件差,大多只能发展农业产业,风险高、见效慢、市场波动大。现在“老年农业”问题突出,“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三是服务激励方面,访谈中,一些本土人才反映,当前我市慰问关心、联系服务的主要是高层次人才,对本土人才、乡土人才关心关爱不够。
五是党员群众主体作用不够。访谈中集中反映,有“经济头脑”的党员大多外出发展,留在村里的,多数年龄大、文化低、发展能力弱,带动力不强。有的群众乡村振兴主观能动性不足、参与感不强,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示范带头作用不强。一些党员对乡村振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村干部反映,一些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弱,特别是住在村里的老党员居多,有些自己都富不起来,更谈不上带动别人致富。二是宣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1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