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体现了党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路径指向。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必要性,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全面认识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把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举措。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办好教育,关键在党。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三)践行教育强国战略任务的题中之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我们正在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全面把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思政课鲜明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聚焦高标准课程教材体系、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高水平理论研究体系、高效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构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格局。
(一)以建构高标准课程教材体系为基础。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始终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刻理解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关键。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1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