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得,都很科学早上六点半闹钟响了,65岁的葛心莲快速起床,帮8岁的孙子康康准备早餐。
康康这小家伙比较挑吃,他不喜欢吃包子,馒头,早餐一般都是煮番茄鸡蛋面。
葛心莲煮好了早餐,她忙走去孙子房间,叫孙子起床洗漱。
等孙子吃过早餐,这时候,儿子儿媳妇两个也起来了,洗漱完,他们送孩子上学,然后回各自单位吃早餐。
等儿子他们出去了,葛心莲又忙着煮小孙女的辅食。小孙女才两岁,每天要单独给她叧外煮。儿媳妇说,大人吃的饭菜,太硬,不适合小孩子,难消化。
等辅食煮好了,小孙女也醒来了。她走进儿媳妇房间,帮小孙女把尿不湿换掉,穿好衣服。帮她洗脸,给她喝点水,然后喂孙女吃早餐。
等孙女吃饱了,才轮到她吃早餐。
吃完早餐,收拾好碗筷,带上小孙女的小水杯,推着小孙女去公园晒太阳,而后推着她去逛市场,买菜。紧接着回家做婆孙俩的午饭,大孙子在学校托管,中午不回来,儿子儿媳妇他们中午也不回来吃。
午饭后陪孙女午睡,为了防止孩子中途醒来,葛心莲要陪着孙女一起睡,要不然,没人在身边,孙女很快就会醒。
孙女午睡到3点半左右就醒来,葛心莲给她喝一点水,然后冲一瓶奶粉给她喝,喝完陪她玩一会玩具。
陪小孙女玩到五点,葛心莲要去厨房做晚饭。她打开电视放小孙女喜欢看的动画片熊出没,小家伙一看到光头强,马上丢下玩具坐在小椅子上,聚精会神看起光头强和熊二,有时她边看边说,熊二又偷吃蜂蜜了。
葛心莲在厨房摘菜,洗菜,时不时的要把头伸出客厅看看小孙女,担心她磕着碰着。
煮好了晚饭,儿子儿媳妇和大孙子他们也差不多回来了,洗洗手就有可口的热气腾腾的晚餐吃。
吃过晚饭,葛心莲收拾灶台锅尾,搞干净卫生,然后下楼在小区里散步,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儿媳教孙子做作业,儿子陪孙女玩积木。
葛心莲在小区散步,看到别人都是夫妻双双聊天散步,而自己却形单影只,与爱人分別远隔两座城市。
遥想以前在乡下,他们老两口常踏着夕阳斜影在乡间小路悠悠踱步,也是惬意。
如今到了佛山,她只能与老伴隔着电话互诉苦闷,临到老了,老两口反而“分居”了。
如今,她一人在小儿子家,老伴在东莞大儿子家。
大儿子的小孩大一点,老伴只负责接送孙子上学,放学。
大儿媳人比较随和,老伴在他们家过得比较好。
小儿媳性格比较厉害,常常嫌弃葛心莲大嗓门,说话声音大。但说话声音大,已经几十年习惯了,一时半会在他们家那里能改过来。
所以葛心莲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不敢多说话,夜深人静的时候,时常觉得孤独,心中再添一份落寞。
自己做得再好,人家也不领情啊!
再加上两代人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饮食习惯,总是搭不到一起。
老人习惯早睡,偏偏儿子儿媳爱晚睡,看电视,打游戏,有时候看到搞笑的片段还会传来阵阵吆喝和笑声,吵得老人家要很晚才能睡着。
饮食习惯也不同,他们年轻人喜欢吃香口的食物,而葛心莲喜欢清淡,加上小孙女要做辅食,一家老小都合不到一起。
葛心莲做饭,要迎合每个人的口味,做他们喜欢吃的菜,这也难为了她。
除了不适应儿媳的生活习惯,婆媳之间最大的矛盾,主要还是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容易起分歧。
孙子做作业的时候,有时会开小差,分心,玩玩具。儿媳妇看到了,顺手一巴掌打在孩子头上。
葛心莲见了,心疼,跟儿媳妇说,打孩子不要打头,万一打伤了怎么办?打下小手或者是屁股,就行了。
儿媳妇说:我教孩子,你不要出声。
葛心莲反驳儿媳妇,我是担心你下手重了,伤了孩子。
儿媳叽道说:我的孩子难道我不会心疼吗?还要你提醒吗?你管得大多了。
自为孩子的事争论了几句后,儿媳再也没给过葛心莲好脸色。
婆媳关系不好,难为的是儿子,在妈妈和媳妇之间做夹气板。
葛心莲也觉得委屈,自己每天忙着带孩子,做饭,当免费的保姆,却还是被各种嫌弃,到底图啥呢?
乡下的邻居,还羡慕他们夫妻俩被儿子接到大城市享福。
这那里是享福,简直就是个无奈的选择。
想想在老家时,东家串串门,西家唠唠嗑,多快活。
她在电话里跟老伴诉诉苦,说,她产生了回老家念头。
老伴在电话里安慰她,再忍忍吧,等孙子孙女大一点了,我们再回去。如果我们走了,孙子孙女还小,无人照顾。
葛心莲于是摇头喃喃自语,“再等等吧。”
为了孩子的幸福,大半辈子从没分开的老两口,变成了当代的老漂一族,过起“牛郎与织女”的生活。
因为代际鸿沟,他们与儿女之间,总有一层隔阂,那种难言的孤独与寂寞,无人可诉。
但儿女们认为,只要父母跟自己吃的好,穿的好,就以为父母是开心。但我们忽略了重要一点,少年夫妻老来伴,临老临老,为了孩子,才跟老伴离开家乡,各奔东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