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仙游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县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县委“1299”为工作总抓手,着力战疫情、稳经济、促就业、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9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2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7.26亿元,增长9.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7亿元,增长11.2%;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36亿元,增长4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亿元,增长1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2亿元,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0元,增长8.5%。
这一年,我们坚决贯彻“三个坚定不移”,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构建高效的平急转换指挥体系,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果断处置多轮突发疫情,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战“疫”大考中,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给予了最大的理解支持,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展示了团结一心、战无不胜的仙游力量,每个人都很了不起!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干部职工、村(居)干部、志愿者、社会各界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抓产业、调结构,动能转换不断提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1:49.1:46.8。落实高质量纳统工作要求,“三转一市”“四换四名”“四个一批”工程有效推进,新增“个转企”2696家、“下转上”92家。市场主体总量达19.73万户、新增4.5万户,总量、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实施技改项目29个、完成投资20亿元。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个。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499亩,盘活闲置厂房10万平方米、低效用地100亩。出台69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兑现惠企资金1.9亿元,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7.4亿元。新增县级“白名单”企业375家,获得纾困贷4.7亿元、技改贷1.7亿元。工业经济提速升级。2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95.5亿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产值超亿元企业172家。设立了九个产业专班,由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挂帅,全力推进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创新搭建工美生活家产业生态链、红木共享交易中心、集中监管仓、中国香博园等4个平台并实现运行,有效破解库存、原材料、成品融资问题,共授信3.6亿元。第十届红博会、首届香文化产业峰会、首届古典家具创新设计大赛成功举办。鞋服纺织产业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培育5家企业7个自主品牌。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瓶颈有效突破、提档升级,高性能软磁新材料技改项目、信唐微GPU芯片研发项目有序推进。紫京科技等一批锂电池新材料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开工。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组织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海安集团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完成上市申报。第三产业提档进位。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连续七年位列全国“电商百强县”,淘宝镇数量居全市第一。仙游抖音基地年度销售额超45亿元、稳居全国同类抖音基地第一,并首批获得全省TikTok跨境电商运营服务商资质。京东(仙游)数字经济产业园典型经验获商务部推广。游洋镇龙山村、天马村、兴山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西苑乡前溪村跻身“中国十大露营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出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7条措施,完成补充耕地1043亩,治理撂荒地1.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超20.7万亩。文旦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台湾农民创业园连续六年在国家考评中居优秀等级。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度尾镇湘溪村、龙华镇金溪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抓项目、促攻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省市县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累计开竣工项目89个,第三季度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位居全省第八并获得项目前期工作奖励。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增对接产业项目111个、总投资1486亿元,实现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489.8亿元,前三季度项目签约数和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围绕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微集群,积极布局引进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产业链,紫京科技、国城三元正极、木兰抽蓄等一批投资超100亿元的重点项目实现签约、开工。瑞博、巨石、?驰、胜龙等4个项目盘活闲置厂房3.8万平方米,实现当年度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建成投产、升规纳统。木兰抽蓄预可研报告、“三大专题”报告通过评审。鑫瑞新材料、南仹生物等项目实现试投产,智胜半导体项目加快建设,瑞声数码、省储备粮公司仙游粮库等项目实现开工。要素保障不断加强,完成征地3394亩、拆迁18.46万平方米。获批林地308亩、土地3514.5亩。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提升项目成功落地,成为全市第一个由县级主导实施的国家主权贷款项目。全年共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9.96亿元,资金量超过前两年的总和;积极统筹23.36亿元用于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土地整治开发、县总医院迁建项目。
抓品质、拓功能,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130个、完成投资60亿元,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获评省级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综合绩效优异县,仙糖绿色社区样板工程考评居全省第一。1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开工率和改造进度均居全市第一,荣获省级单项工作绩效优异县。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中心城区总体概念性城市设计、59个村庄规划编制。165个城建项目有序推进。全面落实“保交楼”,推进4个楼盘复工建设。商品房销售面积达75.74万平方米。纵三线游洋沽山至梧椿段、慈岳中路动工建设,龙泉街、迎勋街改造工程及枫秀西路、法庭路、仙源路竣工通车,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0.8公里。新建木兰溪防洪景观工程11公里。城市“五化”扎实推进,设置便民服务摊点125个,整治店外经营、乱摆摊3300多处;在全市率先建成垃圾分类指挥平台,新建垃圾分类屋(亭)145座;新改造公园绿地10公顷、福道6公里,完成主干道绿化景观花化彩化提升3公里;实施路灯节能智能改造1130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入选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省委统战部挂钩联系的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成立由温铁军教授担任名誉院长的乡村振兴研究院,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引进省内9所高校与11个乡镇结对,精准编制村庄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乡村振兴校地共建合作新模式。2个镇、30个村入选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成32个“绿盈乡村”。游洋镇兴山村、社硎乡田利村入选“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
抓改革、破难题,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积极探索创新,全力突破一批瓶颈约束,打造一批仙游模式。推行村(居)集体出资成立公司代建小规模工程建设新模式,4个试点乡镇78个村实现村财增收317万元。率先出台“五回一新”政策,30个村回乡资本注册企业32家、新增纳税2100万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进,在全市率先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分别达75.68%、98.99%。启动县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改革,木兰投资集团获评2***级信用国有企业。仙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被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列入第一批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单位。探索开展公益林、天然林等质押贷款和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获评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森林110”工作机制。“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建立“六级七长”单元网格管理体系,开发线上激励评价智能化管理平台,创新融入社会信用体系评价、村规民约及户长作用板块,基层服务群众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
抓源头、严治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木兰溪源头获评全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荣获“莆田市河长制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林长制指挥调度中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9.7%。河长制深入推进,重点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均100%达标。创新推广“县级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群众参与、规范运维”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完成32个试点村建设,新建主干管82公里、接户管322公里。建立跨境流域河湖管理保护协作机制。木兰溪流域7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动工建设。完成10个木兰溪沿线“污水零直排区”示范村建设。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竣工投用。完成188个农村“千人以下”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土壤污染防治水平有效提升。完成植树造林1.7万亩、森林抚育5.4万亩、封山育林3.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63万亩。互花米草基本得到除治。
抓民生、增福祉,群众生活不断改善。4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24.37亿元。民生相关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新实施棚户区改造5431套,安置房竣工38.9万平方米,荣获省级单项工作评价绩效优异县。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仙作劳务”品牌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展示推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双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低保边缘户在全市率先实现清零。共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补助1.6亿元。建成长者之家24家,新增养老床位469张。新购纯电动公交车32部。“路长制”全面实施,完成农村公路养护提升100公里,改造危桥6座。城乡供水一体化深入实施,3家民营自来水公司完成评估整合,经济开发区水厂、城区第一水厂迁建项目实现通水运行。实施110千伏城关变等4个输变电项目,新改建10千伏电力线路179.8公里。灾后重建、地灾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
抓统筹、兜底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强县建设不断推进,21个教育类项目完成投资8600万元,建成小学、幼儿园项目8个,新增学位1940个。仙游一中创成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福建师范大学仙游附属学校签约落地。仙游电大工作站升格为仙游开放大学。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295名学生考取“双一流”学校,中考总分平均分跃居全市各县区第二。县教师进修学校创成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卫健事业不断加强。县总医院入选国家第二批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名单,与省立医院结对共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建成15个莆阳文化驿站,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举办鲤声剧团建团70周年系列活动。获评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中共仙游上宫支部列入“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融风险有效防控,不良贷款率降至1.07%。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获评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平安仙游”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禁毒工作成果,涉诈重点人员劝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化解“治重化积”信访件476件。党的二十大期间安保维稳工作圆满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扎实有效。“八五”普法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海防、人防等工作不断加强,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称号,征兵工作圆满完成。人事人才、编制、保密、档案、物价、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方志、慈善、社会诚信、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港澳台事务、工青妇、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发展。
抓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落实。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3件、政协委员提案163件,答复率均为100%。12345平台受理群众诉求42079件,网评满意率99.31%。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公开政务信息5507件,政府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深入开展“三提三效”行动和“能力作风建设”三年行动,常态化推进“一周一碰头、半月一会商”重点工作协调机制,让“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成为仙游干部的鲜明特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审计监督不断深化,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整肃“庸懒怠”,破除“中梗阻”,机关效能问责28人次,干部作风有较大改变,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多,经受的压力比预想的要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要好,这些成绩都源自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来自于县委的坚强领导、人大政协的团结协作,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倾注着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鼎力支持,饱含着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厚爱,积淀着商贾贤达的信任投入,归功于全县人民的拼搏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仙单位、驻仙部队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仙游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外部“大环境”复杂严峻,县域发展“小气候”仍有波动,经济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产业集群不强,腰部企业不多,发展基础仍需夯实;土地资源约束趋紧,人才支撑不足,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老城更新力度还需加大;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供给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化水平不够高;少数干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气神还需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围绕“加快融合发展,打造美丽仙游”目标,坚持以“1299”为工作总抓手,做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城乡互动融合、改革开放融合、人文生态融合、民生平安融合,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仙游贡献。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665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0.76亿元,增长7.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3亿元,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2750万美元,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38.16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2亿元,增长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7亿元,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0元,增长8.5%;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强合力扩大有效投资
强化项目攻坚。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精准把握国家和省市投资政策导向,谋划储备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积极申报省市重点、中央预算内和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重大项目库。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年策划生成省市县重点项目340个,总投资1910.1亿元,年计划投资221.3亿元。围绕“项目工作正向激励”考评保持全市前列、力争进入全省前十目标,重点突破用林、用地、资金等关键要素制约,全年开竣工项目100个。重点打造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园、仙北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动国城三元正极、木兰抽蓄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加快绿色纤维二期、瑞声数码等一批项目建设,促进紫京科技、和拓新材料、智胜半导体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强化招商引资。强化链式招商思维,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创新型、强链型、补链型项目。依托“6·18”“9·8”等平台,发挥异地商会、招商顾问和产业龙头作用,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福厦泉等重点区域,紧盯央企、行业领军企业、“链主”型企业和实力仙商企业,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30亿元以上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超600亿元。坚持“亩产论英雄”,编制全县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把好高税性、集约用地等前端关口,提升项目招商质效。优化招商服务,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完善九大产业专班、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实行“一企一策一专班”,精耕细作每一个项目,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强化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一批支撑性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福龙铁路仙游设站,加快甬莞高速榜头互通及连接线工程、仙菜线、仙德公路前期工作,动工建设木兰大道大济溪口至度尾石牌兜段、纵三线游洋梧椿至镇区段,建成纵三线沽山至梧椿段。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续建城区第二水厂二期、度尾水厂,动工建设民安水厂、菜溪水厂。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提升“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0公里、危桥改造6座、生命防护工程10公里。新扩建220千伏林宅变等2个工程,续建220千伏书峰输变电等4个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电力线路185.7公里。加快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建设“一张图”更多应用场景。
二、更高质量推进产业升级
增强工业经济支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扣九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三转一市”“四换四名”“四个一批”为抓手,加快产业扩链成群。持续推进“三转一市”工程。实施实体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把市场主体培育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新增“个转企”2500家;培育“下转上”120家,规上工业企业30家、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8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推进海安集团实现挂牌上市。持续实施“四换四名”工程。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5亿元、技改投资150亿元;鼓励企业开展工贸分离、“触网”拓销,争取全年线上交易额突破140亿元;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盘活闲置厂房8万平方米、低效用地100亩;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持续深化“四个一批”工程。全力拓展“一心两翼八园”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厚植发展势能。着力推进一批小微企业园建设,加快用地征迁、项目招商,细化建设、运营、管理模式,落实用地、用林和融资保障,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智能化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选派企业数字服务专员,推进三福产业园和海安橡胶、中裕新材料、嘉源鞋业、新万鑫等10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研发设计平台化建设、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资源要素数字化管理,开发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以及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实现生产制造和产品营销逐步向智能智造迭代升级。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工艺美术、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产业微集群建设。工艺美术产业,围绕生产规范化、品质标准化、品牌价值化、产品层次化、销售多元化,招引红木原材料、古典工艺与文化创意、数字平台经济等跨界融合项目和天然香全产业链项目,集成推进“四平台一基地”建设,打造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品牌中心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围绕国城三元正极、紫京科技、和拓新材料等一批龙头企业,精准引进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复合铜箔等产业链上游,延伸锂电池制造壳体等产业链中下游,沿链聚合、集群打造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时速国际半导体、信唐微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