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新时代的干部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的要求落实到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即干部的行为规范要求,这也是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公务员考核规定》第35条明确:“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新时代细化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落实政治素质考核。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专题辅导,希望通过此次研讨,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推动我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时代背景
考核是导向,也是“指挥棒”。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要求必须重视政治建设,政治建设落地见效的有效抓手是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赖于政治素质考核的引领、规范和约束。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重视政治素质考核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突出的‘政治性’是塑造‘政治定力’的关键,更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仍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从政党的自我建设来看,个体党员的政治品质塑造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一个政党政治定力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党员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方面的政治定力塑造要求,必然要体现在干部管理工作中。检验干部是否保持政治定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强调干部的政治素质评价。因此,新时代干部考核强调政治素质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保持政党政治定力的必然要求。
(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强调政治素质考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素质”第一位就是政治素质要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意见》,强调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融入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经验教训也表明,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是确保公务员制度实现政治引领的根本因素。考核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政治素质考核是贯彻落实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的有力抓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必然要求进行政治素质考核。
(三)解决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亟须政治素质考核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谈到“七个有之”,直面这些问题,需要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提高干部政治素质。
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是“指挥棒”,政治素质考核的指标表明了干部需要遵守的政治纪律。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是风向标,政治素质考核结果的运用有助于形成鲜明的导向,促进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培养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理论逻辑
新时代干部政治素质考核的理论逻辑重点回答的是“考核什么”的基本问题。首先,进行考核的前提是政治素质可以被清晰界定,即需要明确政治素质是什么。其次,考核体现的是具体发展阶段对干部的不同要求,其重点是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明确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素质评价标准是什么。最后,任何考核都要落脚到具体的考核指标上,即需要明确政治素质考核的指标是什么。
(一)政治素质内涵的相关界定
从党的报告来看,“政治素质”的提法主要出现在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中,通常采用列举法来说明政治素质的内容。比如,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具体表述为“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从法律法规来看,“政治素质”的提法主要出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通常采用分解评价维度的方式来阐释政治素质。比如,1998年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用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四个方面。再如,2019年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27条明确,“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了解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深入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从研究成果来看,既有研究中关于“政治素质”的界定既包括概念界定的思路总结,也包括具体的概念界定。比如,有学者查阅了近三十年发表的论文与近十年的《组工通讯》,总结了关于政治素质定义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将政治素质等同于‘思想政治素质’,仅关注思想观念,以诠释性定义把政治素质的内涵解释为一种认知、态度和理想价值观的综合。另一种是将政治素质作为传统干部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廉’中‘德’的一部分,通过描述性定义来解释与政治品德交叉部分中的政治素质结构。”还有学者认为:“政治素质作为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要件,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中获得的,对其政治心理、政治行为具有稳定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人在政治方向、立场、信仰、态度及相关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性体现。”
(二)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标准的演变
政治素质概念的内涵随着不同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政治素质这一概念在‘干部素质’‘德才兼备’等概念中演变产生,其中‘政治标准’是贯穿党的发展的主心骨,‘群众路线’是不变的政治宗旨”。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干部考核工作涉及到的主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梳理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标准发展变迁的逻辑。
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干部审查涉及的“政治素质”,强调的是政治面貌、政治立场,以审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1955年8月,中央组织部向中共中央报告,建议将审查干部的目的改为“审查干部的目的是为了在政治上弄清每个干部的面目,清除混入党政机关内的一切反革命分子及各种坏分子,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和便于正确地使用干部”。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素质考核,主要是通过审查区分不同人员的政治立场,尤其是清除政治上的反革命分子。
其二,1979年干部考核制度实行以后,政治素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德”的考核中。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明确,“考德,是考核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热爱祖国,努力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政治素质考核,主要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考核。
其三,2009年,《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出台,进一步细化政治素质考核的内容。“一意见”明确以“党性”作为“德”的核心内容,同时将“德”细分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三办法”针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别设置了“德”的考核内容,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中有理论素养的维度,考察善于学习、战略思维、把握大局、政策水平等情况。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中有大局意识的维度,考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协作以及在关键工作中、关键时刻的表现等”。
其四,2019年《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干部考核的政治考核属性。政治素质的具体考核内容同样放在“德”的考核标准下,但有别于2009年“一意见”中的三分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其细分为政治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2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