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政课培训课件

教师思政课培训课件
  微传播即指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的碎片化文字、视频为传播载体,以高效传播性、便捷交互性和广泛渗透性为传播特征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网格化的裂变式多级信息传播模式。微传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深入把握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群体性特点和网络化趋向,突破以往大而全、广而泛的传播模式,采取“微”小鲜活、细致入“微”的新型传播模式,牢牢占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理想信念、理念思维、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增强话语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属性与功能

  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以“非虚拟的”“对象化的”形式存在,可承载教育功能和价值整合功能。

  1.坚守“主流”属性。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从话语属性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代表一定社会阶层,是反映其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的集合体,具有政治教化和道德教育双重功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主流价值观应当占据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对社会全体成员起到正向教育和引导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是一个稳定的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稳定体现在对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它的开放体现在对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动态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话语创新。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当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应当囊括政治话语、教育话语、生活话语,并将主流话语置于引领和主导的地位。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场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价值观,强化话语转向与输出,奏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时代强音。

  2.聚合“人本”价值。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当回归到人本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忽视人的存在的倾向,教育者往往依据自我意识,机械化地将已有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和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教育对象生活世界相悖离,出现偏离“人”本身而走向虚无世界的境况。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果忽视“人”,缺乏与“人”的耦合,再精妙的话语也会苍白无力。因此,集合人本性原则,彰显人本价值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应有之义。“作为具有指向性的言语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主体选择性规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成、叙事和传播都应以人为本,围绕教育对象的特征,立足教育对象的言语方式和情感需求,实现话语风格及表述方式生动化、生活化转向,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到人本身,彰显人的主动性、能动性。

  3.彰显“建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开展信息传递、信息交往的载体。不同的话语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有共通的语言符号系统将他们之间的观念、情感、兴趣等进行有效联结。这就需要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实现观念、情感、思想的有效传递与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相互适应、彼此共融。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创新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将“灌输式”的单向话语转化为“建构式”的双向话语,避免因过度追求大场面、大手笔、大制作而出现的宏大叙事,逐步实现传统政治话语向大学生生活话语的转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面临的问题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势在必行,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入分析话语转向面临的现实困境有助于明晰话语转向的重点和难点。

  1.话语引领力不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面临着生活化和政治性二元割裂的困境,话语供给机械化、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