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想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创造性提出的科学概念,对待新质生产力,既不能囿于旧的思维惯性滞后于形势变化,也不能一哄而上流于泡沫化和盲目蛮干。只有在历史与逻辑、国内与国际、现实与学理的贯通中更加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特征,才能更加深刻理解这一新的“术语革命”,凝聚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自觉和社会共识。
把握“新”和“质”
从语义学的角度讲,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新”和“质”这两个字。新质生产力的“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的“质”,包括质态、质量、质效。“新”是动力、是源泉,“质”是本体、是结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是辩证的、互洽的,其内在关系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以新促质,二是以质领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前提在“新”,根本在“质”,目的是“生产力”。
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的一般意义的生产力,而是由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既有着技术和业态模式意义的创新,也有着管理和制度意义的创新,是以新的技术应用、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要素组合等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
首先,运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与之前的生产力样态相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支持。如果说以蒸汽磨取代手推磨、以电子技术取代电力技术、以信息技术取代电子技术是划时代的、颠覆性的,那么,今天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所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来说同样是划时代的、颠覆性的。
其次,增添了新的生产要素。回顾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在农业社会,形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在工业社会,形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进一步扩展为土地、劳动、资本等。在信息化社会,生产要素又进一步增加了数据等要素,要素的范围再次扩大,要素的类型更加多元。
最后,形成了新的要素组合。某一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其生产要素的多寡,也取决于在一定技术和制度条件下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技术既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也是对其他要素的组合具有催化作用的复合要素,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土地、资本等重新组合并产生“1+1>2”的效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说,就是要在给定要素供给的基础上,依靠要素组织、技术等变革来提高要素组合效率,并以此形成产品或服务的产出增量。以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产主体,更加注重平台建设和生态构建,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的生产和创新生态系统,使得生产主体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连接和协同。建立在数据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工业互联网导致企业生产流程发生改变,生产的智能化、供应链的柔性化以及研发的协同性不断增强,平台经济成为改变企业生产以及供求对接方式的新型业态。
所谓“质”,是指新质生产力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基础上,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形成了生产力的新质态,从而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高水平的先进生产力迈进。
从人的劳动看,由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为主转变。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发展中最革命的因素。传统劳动力主要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则是进行复杂劳动、具有高级技能和快速知识迭代能力、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驾驭现代先进设备的新型人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迅速调整、创新和应对挑战,其视野、知识、能力、本领得到极大拓展和提升,劳动者的能力发生质变,呈现新质化劳动技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劳动者的定义。
从劳动资料看,由一般机器为主向智能机器为主转变。“劳动资料是人们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核心是劳动工具。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传感器、自动装配线、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等成为新型劳动资料,智能技术可以进行计算、识别、决策等信息处理活动,在“无人车间”或“无人工厂”中由机器自动完成生产过程,既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又能把人从机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质生产力中的强大算法展现出劳动工具的智能化水平,计算机的算法越强,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越高。
从劳动对象看,由有限的物质实体为主向无限的新型对象为主转变。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对象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碳纳米材料、仿生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以及大量可无限循环利用的信息和数据。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可以克服传统能源和材料储量不足、不可再生、环境破坏严重的缺点,有效减轻环境负担,并在开发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激发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信息和数据资源越使用、价值越大,且不会受到时空限制,经过有效搜集、整理、分析、挖掘和处理后,可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效应。
概括起来说,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是在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摆脱了高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和高碳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范式,以新一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和先进制造、生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作为新的增长引擎的生产力,是能够深刻塑造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生产力。
透视新特征新趋向
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二者有着发展脉络的内在联系,但更有着质的意义的内在差异。综合考察实践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理念、技术含量、要素配置、融合程度、生态效益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趋向。
发展理念新。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其本质上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原则和灵魂。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贯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5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