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准纠治政绩观偏差的药方

开准纠治政绩观偏差的药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关键在于摸准干部政绩观的脉象,找准政绩观发生偏差的症结,开准纠治政绩观偏差的药方,认准政绩背后的隐患,培育干部“甘为、愿为”的动力,激发“想为、敢为”的勇气,提升“能为、善为”的本领,使落实改革取得工作实效,让人民群众真实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站稳人民立场,健全政绩观培育机制,解决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在长期以GDP为主要指标的政绩标准之下,有的干部只追求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严重脱离群众需求;有的干部则是眼睛向上只看官位,对待群众感情十分淡漠。防范和纠治这种政绩观定位不准的价值偏差,一是要健全理论学习机制,通过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宣讲、主体班次培训、重点对象培养和民主生活会培训等方式,推动正确政绩观教育贯穿干部政治生活的全过程。二是要健全党性教育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才能确保政绩观的方向不出偏差。三是要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干部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将群众的实际感受、切身需要和长远利益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业绩实不实、好不好的衡量标尺,才能不慕虚荣、不务虚功,切实作出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强调实干实绩,形成政绩观引导机制,解决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业绩都是干出来的。新征程上,许多工作都存在着“一难、两难、多难”的复杂问题,党员干部则面对着“既要、又要、还要”的高标准。一些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能力不足“不善为”;有的干部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不高,不拿好处不干事,对待某些“没有油水”的工作就开始动力不足“不愿为”;有的干部工作上啃不了“硬骨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担当不足“不敢为”;还有的干部不顾实际盲目蛮干,举债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等,部署不足“乱作为”。防范和纠治这种政绩观不会作为、不善作为的实践偏差,一是要建立调查研究的工作机制。干部要直插现场、直面矛盾,真正弄明白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组织、部门则要深入基层,在面对面访谈、实打实剖析中真正发现干部政绩观存在的问题、理解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存在的顾虑,解决践行政绩观存在的困难。二是要加强履职能力培训和提升机制。组织、部门要精准对接干部专业化、差异化履职需求,帮助干部掌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实践本领,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担当,在真干中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三是要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机制。干部在任期内的政绩要经得起当下看、回头看、往前看,切断敷衍了事、卸任即卸责的后路。真正有效的政绩要能够持续发展、有始有终,防止新官不理旧账的后顾之忧,避免政绩半途而废,成为“烂尾工程”。
优化考核标准,健全政绩观评价机制,解决如何衡量政绩的问题。政绩的丰富内涵决定了政绩考评的复杂性,只有多层面、多角度、系统化搭建考评体系,才能考准考实干部政绩成色,使考核成为引导政绩观的“风向标”。当前,政绩考核尚存在重当下轻长远、重显绩轻潜绩的标准问题,设立隐形台阶、论资排辈的提拔潜规则问题,只在年底总结或干部调动时考核的频率问题以及党委、组织部门主导的单一化问题。这就导致有的干部不顾客观发展规律透支式堆砌政绩,有的干部一门心思搭关系找门路代替政绩,还有的干部数据造假伪造政绩。因此,防范和纠治这种政绩观只唯上、不唯实等导向偏差,一是要健全综合指标评价机制。要围绕党中央部署的核心任务,集成制定政绩观检视“正面”与“负面”两个清单,专门制定关键指标和重点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5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