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修复的阶段与特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如下多重特征
中国经济经历疫后的“冲击-修复”过程,经济运行呈现波动恢复态势。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复苏正在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完成阶段转换。一是流量恢复阶段,二是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三是经济常态化增长阶段。当前,第一阶段的修复过程已经完成,资产负债表修复仍在路上,相较常态化的增长阶段仍有一定距离。在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进程中,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如下多重特征:
一是从经济运行的节奏与动力上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逐季走低,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边际走弱,其中,最终消费增长贡献率边际下行是主因。前三季度最终消费的增长贡献率由上半年的60.5%下行至49.9%,回落幅度较大,是经济增速边际放缓的主因。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的增长贡献率相较前值上行约10个百分点至23.8%,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行,外需较强对内需不足形成了一定的补充。同时,由于名义增速持续低于实际增速,微观主体的“体感温度”相对偏冷。但是也应当看到,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9月当月的主要经济指标还是出现了积极变化。
二是从经济运行的生产端来看,高技术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形成较强支撑。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和9.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但经济供需失衡的基本矛盾没有根本缓解,终端消费需求持续偏弱的压力已经开始向生产端传导。同时,价格水平偏弱对生产端企业利润的修复形成制约,生产端修复也存在分化态势。
三是从终端消费需求来看,消费增长势头持续放缓,服务消费显著偏离常态增长趋势线。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边际走低,并且存在一定消费降级和消费下沉的现象,居民消费倾向尚未恢复至常态。当前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下的预期减弱和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居民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趋稳,有助于增强居民的预期和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
四是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三大投资表现分化,房地产投资持续收缩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拖累。“两新”政策支撑加之出口回暖,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较高,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则达16.4%。房地产投资跌幅依然超过10%,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跌幅降幅收窄,但降幅仍大,稳地产仍在路上。基建投资依赖于政府债发行与使用节奏。“两重”投资力度的加大,有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一步提升。
五是从外需来看,出口偏强对于内需不足形成了一定补充。因海外制造业需求总体偏强,以及“抢出口”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出口金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4.3%,出口金额2.6万亿美元,为历史次高值,仅次于2022年同期。从出口重点商品的量值关系来看,多数商品出口数量增速显著强于出口金额增速,量的增长是出口增速提升的主要支撑。但随着全球地缘冲突持续加剧,欧美在“去风险”框架下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包括近期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关税打压,外需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六是从价格与金融来看,在生产偏强与内需偏弱的背景下,价格水平呈现出一定通缩特征,融资需求低迷与货币惰性并存。受需求不足拖累,当前市场存在“以价换量”“价格战”等现象,企业的盈利水平受到一定制约。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M2增速与M1增速皆触及历史新低,M2与M1之间的同比增速差显著扩大,说明货币流动速度偏慢,呈现出一定的“惰性”。
中国经济持续修复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筑牢,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也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各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节奏有望加快,但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修复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是地缘形势动荡与大国博弈交织,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短期来看,外需与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除美国与欧盟既定的针对中国电动车等产品实施加征关税之外,美国大选显著扰动中国的外贸与出口环境。中长期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去风险”框架下持续推动对中国的产能替代,逆全球化和出口限制形成对中国经济持续修复和增长的外部约束。
二是供需失衡矛盾难以短期内扭转,有效扩大终端消费需求尚不能一蹴而就。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球三分之一,稳定而庞大的供应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5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