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本书《念书的孩子》,觉得很喜欢,就给孩子买了。当时的想法是晚上睡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会书,给孩子找点事情做,增加亲子时光。
昨天书就收到了,饭后孩子就拿出书来看,一气呵成,觉得开开读书的内容很有趣,呵呵地笑个不停,还给我表演,我当时在洗碗,也顺势让孩子给我朗读,通过她的阅读也让我熟悉书里的故事情节,还说一本书读完之后可以奖励十积分等。孩子读着读着就没了声音,从客厅,厨房,再到沙发,一直在那里看啊看,痴痴地看,我催促了很多遍,都耽搁了洗澡睡觉的时间,一晚上的功夫竟然看完了。我很好奇,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决定第二天带去公司闲着的时候看看,孩子既然爱看,也决定把这个作家系列的其他书也买来给孩子阅读,也答应孩子让他挑书。
今天断断续续地利用近2个小时的时间把书看完了,多次为书里的情节感动而流眼泪。要在以往,我是那个孩子角色,因为我同样是一个留守儿童,同样有一个孤独的童年。比较庆幸的是,开开有一个非常疼爱她的爷爷,还有一个“小胆儿”在陪着他。现在更多的是父母角色,甚至也可以理解当时父母的不容易,也不是不愿意陪在孩子身边,实在是生活所迫,逼不得已,都有苦衷。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总是咳嗽而发喘的爷爷,一个满脸皱纹而又慈祥的老年人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总也挥之不去,让我特别心疼。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印象中的他们都是自己的天,不知不觉中他们就都老了,背驼了,眼花了,各种老年病缠身,对于长大了却没有在他们身边陪伴尽孝,一度让我很自责,又很难过。还有爷爷关于接送孩子,担心照顾孩子有什么闪失会落下父母的埋怨的那种小心翼翼的心情,真的特别理解,老人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爷爷对孩子的关心疼爱,让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玩耍特别打动我,开开和同伴之间玩耍时的落寞会特别感同身受。还有孤独,就像一个小朋友说奶奶是他的朋友,与奶奶相依为命的那种感受,特别特别触动我。开开还会做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别懂事的小男孩儿,知道心疼爷爷,也会代替爸爸妈妈尽孝,让我特别心疼,也自愧不如。
我其实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但总觉得孩子缺少这样的一份心,没有实践,没有意识,说什么都不管用,通过这样的一本书,如果我的孩子可以看得见,我会觉得分外满足,是意外的收获。因为爷爷那个年代对我的孩子来讲太遥远了,孩子一直是我独自带大的,身边一直也只有我,没有这份亲情和经历,通过这样的一本书,也感受一下我们曾经的经历,让我也觉得是一种传承与幸福,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得到。
现在的我,真的会特别特别心疼那个孩子和老人,自己承受的不愿意再看见其他的人去承受。但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真的太普遍了。如今的农村,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了,他们的下一辈又成了留守儿童,村子里剩下的还是老人和孩子,仍旧是一个孤独的村庄。虽然父母在他乡奋斗打拼,唯一的希望就是家长们在给孩子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可以多打电话多沟通,多一些心里关怀,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她。这是我亲身经历给予的建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