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接到陈主任的电话,说让我上一次快乐讲坛,就讲讲阅读相关的话题,我的全身细胞是抗拒的,我抗拒的不是阅读分享,而是公共场合的讲话,相反私底下的我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我认为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特别是阅读分享。但是,我对于公共场合的讲话,我的心理总有一种过度的应激反应,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大学的国学讲坛,我准备讲苏东坡,准备非常充分,在读书馆能找到有关苏轼的资料和书籍都看了一遍,纸稿准备了二十多页,可是当我信心满满地站到国学会同仁的面前时,我就感觉到自己像被人点了哑穴一样,说不出一句话出来,身体僵直的站在讲堂上5分钟。直到,学长看到这尴尬的情景,主动上来讲了苏轼的一首词,缓和气氛后,我才被解穴,但后面我一个人又不停地讲了两个多小时,以至于最后散会的时候,学长说:“海洋,以后分享时要注意和下面的同仁互动下,不要自己一个人讲。”所以,等下我在分享时有些尴尬的地方,还望大家见谅!原谅下我那不知所措的应激反应!但是,请大家放心,我不会讲两个小时的啊。
接下来,就以我个人的阅读经历为主线,讲下我的几个故事。因为讲一本书或者介绍某个大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大家可以搜索下便可以了解得更加全面,所以我就讲几个故事帮大家解解闷,如果能感受点有意思的东西,那就算是我这次讲坛的一点点功德!
第一个故事:阅读的缘起。
对于阅读兴趣的缘起,不是某本书,而是童年时候培养起来的自由想象。小时候,书本对于我来说是匮乏的,远没有今天的学生这么幸福,但我唯一比他们幸福的是可以和父母以及同伴在大自然里沉浸式的自由玩耍。记得,小时候家里养着一头黄牛,那放牛的任务就交到了我的头上,那时候就和母亲或者同伴,把牛赶到一个没有庄稼的草坪或者山里,就可以让牛儿自由地吃草,而我们也是解放了,自由穿梭在大自然之中。在大人的陪伴下,我知道了山里哪些果子可以吃,哪些叶子可以嚼出滋味,什么时候可以扯笋,哪些地方会有什么蘑菇生长······大自然的一切,对于儿时的我来说都是新奇、欢喜的。但最让我开心的是,玩累了,躺在水库坝上的草坪上,有时看到天空中翱翔的山鹰,我就会把自己想象成山鹰,可以自由翱翔天空俯瞰大地;有时看到水库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也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想象成鱼儿,好像自己就能感受在水中那种自由的快乐,等等。这种快乐,等我到大学接触美学后,才知道,这便是人处于审美状态下所获得的愉悦,也知道儿时的各种浪漫幻化是因为“移情作用”。虽然那时没有接触有字之书,但的确是自己从自然中直接获得审美愉悦。而这些审美体验和想象力,为我今后阅读文学作品培养了兴趣,因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想象力是读不进文字里面去的,体会不到文学的魅力,也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更不会沉浸其中!
第二个故事:阅读的兴趣。
到了中学,我也从农村来到了县城,面对县城琳琅满目的事物,我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然而,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进入新华书店的情景,大家可以拿书柜上的书本,自由地阅读,书店各个角落都有人拿着书静静地看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爷爷拿着一本字典在读书。这无疑给我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幼时培养的自由想象力,在这些书本文字中展现了无限的空间。在这时候,老师也开始在课堂推荐课外阅读读物,鼓励我们买《读者》《意林》等刊物到班上轮流传阅,基本上这些期刊每出一期我必会借阅看完,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为我拓宽了人生的视野,滋养养了我的生命。期间,诗歌、散文、小说和人物传记成了我的挚爱,特别是对人物传记比较着迷,也许到了中学我们开始有了英雄梦。
我高中选择的是理科,但是在快高考前都还在读《红楼梦》,当然那时候读红楼梦只是猎奇,很多东西看不懂,但是读完后记住一个片段,那就是《史湘云醉卧芍药圃》,想象出的画面太美了,大家可以去看下《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我不建议看电视,因为电视的画面已经把我们的想象力给阉割了。(如果要看就看87版的《红楼梦》)高考成绩出来了,填报志愿,我是填了提前批志愿湖南第一师范的免费生,而后面五个平行志愿都是中医药大学,按我当时的成绩可以上湖南中医药大学。至于读一师范的免费生的理由,当时觉得当个老师挺好的,上完两节课,还有大把的时间看书,然后再把从书上体会到人类美好的思想和情感传授给学生,那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当时我还对比了湖南各个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发现湖南一师的藏书量排在前面。后来,我去了一师才发现一师有两个校区,那个藏书量是两个图书馆的总量。
当然,大学对我来说才是真正学习开始的地方,进入大学的我,就像一条溪水里的鱼游到了江河湖泊,凭着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自己喜欢的书籍,就像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期间在读《世说新语》的一个小故事《王子猷雪夜访友》时,我就很喜欢那种随性洒脱的性格,后面也慢慢变成我阅读的一种方式——乘兴而读,不带功利,只为愉悦身心,澡雪精神。就如王子猷最后所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功利的审美态度!随着自己本身的性情广泛涉猎,慢慢的我在大学阅读的兴趣发生了改变,开始逐渐喜欢上了哲学、美学和历史这些枯燥难懂的书籍。这种兴趣的培养是顺其自然,听从本心的,并没有外在的压迫,这得益于免费师范生给我创造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第三个故事:阅读的力量。
在大学四年,我把借阅卡“折磨”得不成样,基本上我喜欢的书籍都看了一遍,甚至一些经典著作自己还会去长沙的定王台书市购买私藏,好像从那时起我养成一种习惯,每次压力大或者焦虑时,我都喜欢去逛书店。大学四年的读书时光是美好而纯真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一种阅读上的享受,也是一种生命成长的需要。在一师,我还读到三句话分享给大家:第一句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它教会我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第二句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它教会我如何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第三句是“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它教会如何调整好我今后参加工作的姿态。可是,真正让我感受到阅读的力量,是我参加工作后才深有体会。
2015年我毕业了,年少轻狂的我,自己选择到偏远的山区白水瑶族乡中心校任教,不管当时是如何做的抉择,我现在都很感谢当初自己做的选择,白水的经历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的丰富厚实。一到白水中心校,我就被告知去濂溪希望小学任教,那是一个离镇中心6公里远的村小,一二年级外加跟读生一共32名学生。开始一个月的时间里,还是带着热血和激情的,认真备课,周末还会攀登附近的山峰——天塘山和扶苍山。可是,在国庆节回来后,经常听到一些不太明朗的故事,以及见到自然环境的恶劣,让我意识到当初选择来白水显然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现实。每天放完学后,整个村小就只剩下我和青山独坐。身心的劳累,慢慢的让我变得越来越焦虑,甚至失眠。我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我变成自己的心理医生,给自己开药方。我想起自己曾经在大学看过的书籍《王阳明·心学》、《四书五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西西弗斯的神话》、《相约星期二》、《作为表象的意志世界》等等,这些书籍源源不断的给我精神力量。在村小的好处是自由和闲暇时间多,刚好我可以再细读这些曾经看过的书籍。
在读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中之轻》时,我在日记上写着:“在生命的这架天平上,当死亡作为砝码时,那些曾经我们看的重要的名利财富,都变得轻如鸿毛。那我们该拿什么去对抗死亡呢?”这是我对自己的生命发出的追问。我在日记上回答道:“对抗死亡的有三样东西:一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二是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三是自己心中的理想。”我解决了自己内心的焦虑。
我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中,读到了人格精神力量的伟大!人岂能因外界的环境而让自己顾影自怜呢?
······
我还从唐诗中读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宝贵。那一年,长沙的好友知道我的村小工作环境后,便驱车前来看望我,还给我送来冰箱和生活物品,相处两天,朋友便要回长沙工作了。话别后,我站在村口的高处,目送他们的离开,车子被山峰挡住,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也久久不能离开,直至夜幕降临,才回到学校。那时,我才读懂了李白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那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刘长卿那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古人的深情藏在这些文字中,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体悟,才会感受到那传承千年的诗词魅力。
阅读的力量,往往需要我们用生命去体悟,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去涵养,终有一天,当我们的生命经历激活古人用生命凝结而成的文字时,产生共鸣时,我们就会感觉到那阅读的真正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阅读经验分享。耽误了大家一点时间!
附资料:
1、《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史湘云醉卧芍药圃片段:“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2、《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友: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
①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
②山阴:浙江绍兴市。
③戴安道:戴逵,字安道,东晋时的隐士。
④剡(shàn):剡县,今浙江嵊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