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共携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关于“五共携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职责,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20*年*月,***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因此,随着现代产业链的延伸和信息技术的嵌入,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探索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鉴于此,本文以*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水院”)与三门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共建的**产业学院为研究依托,论述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校企院区共建、师资共组、科研共进、人才共培、国际共行的“五共携进”产业学院建设新范式,探索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机制,共育新时代水利工匠,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产业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大获成功以来,英国、澳大利亚相继结合本国的教育特点推出“三明治”、T***FE体系模式,这些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职业教育需要行业的参与、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20*-20*年普及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大讨论中,学者首次提出校企合作, 建议政府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道路。20*年*月*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自此,我国校企合作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制度建设、合作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对校企合作进行研究,认为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需要对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完善和综合,而不是单一地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来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园区等。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学者们更加注重对校企双方深入合作的体制机制进行研究。*、* 结合*技术学院的实践经验,提出政、行、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提出主要从利益观念导向、利益激励驱动、利益诉求协调、利益保护等四个层面进行校企合作利益机制构建。**提出, “双高”建设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探索行业办学体制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建设和以专业群为基点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校企合作模式、体制机制。从校企合作实践来看,进展情况并不理想,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产教融合还存在松散式、“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是学校和企业还没有找到利益的结合点,教育的供给侧和产业的需求侧还没有同频共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仍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就产教融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鼓励地方开展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探索,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

  产业学院发展现状

  20*年,我国高职院校中首所产教融合式产业学院(由*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物产集团合作组建的物流产业学院)成立。学者*等结合所在学校的专业、课程、实践等工作实际,认为产业学院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载体,是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的重要方式,对产业学院的研究自此开启。20*年*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产业学院”的概念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 并由此掀起了关于产业学院研究的一波热潮。而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文件的陆续出台, 国家从顶层政策设计层面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日益成熟。

  从查阅文献可知,我国产业学院大多于20*年之后建立,高校分别与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联合共建形成了“校-企”“校-政”“校- 政-行”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学院。*通过问卷调研及深入访谈等形式,对全国高职院校*个产业学院的建设、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认为高职院校在产业学院运营管理中普遍存在政策文件不明确、行业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并提出必须明确产业学院的主体地位等具体意见。*结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提出,以“五融合”办学特征为基础,构建高职产业学院“五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认为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需要将专业与产业、实践教学与产业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合作课程与产业技术发展、专业教师与高水平产业大师、学校治理模式与产业要求等五个方面高质量融合起来, 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专业、就业、产业、职业、创业”相互贯通。

  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问题

  经过全国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艰苦探索,产业学院建设已由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但依旧存在着政策顶层设计不明、独立性不足、行政化突出、现代治理方式不完善、运行成本较高、难以实现校企共赢等问题。特别是涉及传统工程类专业的产业学院,更面临着校企产权界定不明、体制机制方面障碍过大、深化合作共赢“续航”能力不足等诸多困境。

  校企双方利益冲突

  校企合作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愈加凸显。部分学者认为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校企双方利益冲突。*提出,校企合作不稳定的变动态势除了与行业发展有关之外,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的利益双方目标不同。*认为,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组织、利益、政策、理念等多元博弈,使合作过程中出现政策不落实、模式背离、政府缺位和实践无突破等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

  20*年*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对师资队伍的创建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因此,教师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 师资力量薄弱,就意味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从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现状来看,教师的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团队结构不合理是严重制约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短期的、不规范的、低层次的合作,学校派到产业学院任教的教师权益不明、时间不一, 而从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缺乏执教经验、教学水平较低,在实际教学过程及学生顶岗、跟岗实习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缺乏法规政策保障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在制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5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