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评论汇编(12篇)
目录
1.从“千万工程”解锁乡村振兴“三色”密码 2
2.坚定历史自信汲取奋进力量 5
3.聚焦重大问题 促进知识创新 8
4.列宁党群关系思想对我国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现实意义 14
5.年轻干部要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 18
6.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力量 22
7.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内涵 27
8.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31
9.惟以改过为能 36
10.为什么要把淬炼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9
11.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2
12.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46
从“千万工程”解锁乡村振兴“三色”密码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至今,浙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千万工程”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把握和传承“千万工程”实践“规律性”,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要突出“政治本色”,扭住“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关键。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浙江省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作用,让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党组织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村干部得到了群众的信任,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是“第一工程”,也是动力引擎。坚持“大抓基层、抓大基层”,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上下足功夫,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选用理念,从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等先进群体中选拔村级干部,加强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效率高的干事创业队伍,带动群众走出一条振兴路。
要彰显“生态亮色”,守住“坚持绿色优先才能加快科学发展”这一底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花”,再从“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到“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千万工程”让浙江村居面貌发生了质变,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变,一幅幅山环水抱、林木葱郁的秀美乡村画卷,一条条高质高效、富裕富足的康庄发展大道呈现在世人眼前。实践证明了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振兴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目标,大抓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民生工程;把强村富民牢牢拴在心上,聚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充分利用山水、田园、人文等资源优势,发展好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农旅融合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实力。
要淬炼“实干底色”,抓住“坚持笃行不怠才能不负使命担当”这一重点。“千万工程”20年来的辉煌成绩,靠的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科学决策;靠的是党员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积小胜为大胜;靠的是6000多万浙江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然任重道远。要坚持以担当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定具体措施,细化具体目标;以实干为本,不搞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不走弯路、不翻烧饼。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以思促行、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凝聚起“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磅礴力量,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定历史自信汲取奋进力量
在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一个走过百余年光辉历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实现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在庆祝党的生日的时刻,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
认知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经过党带领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们的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握历史大势。历史发展大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体趋势,是历史规律的外化表现,代表了人心所向和人类的未来。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党的百余年历史,正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不懈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因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而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把握历史发展大势而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而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因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而开拓。我们要学会把握历史大势,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工作、走向未来。
掌握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需要主动把握、主动顺应、主动作为。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要准确把握历史不同阶段的特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始终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担国家民族之大任,当新时代新征程之先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聚焦重大问题 促进知识创新
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2022年4月,***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实际,谈以下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切实回答并努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也是做好经济研究工作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以下两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是研究提出办所理念,引导全所人员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数技经所具有跨学科、强方法、重思想的特点。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发挥学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宏观经济、战略规划、政策评价、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方面。2021年9月,经所长办公会讨论酝酿、征求全所职工意见、党委会研究,确立了“引领学术前沿、聚焦重大问题,促进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的办所理念,这也是我所的办刊、办学和办会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要求,旨在引导全所人员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回答并努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是以上级交办任务和纵向课题为牵引,深入开展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注重引导优质科研资源优先向纵向课题配置,激发科研人员承担各级各类交办任务和纵向课题的积极性。近两年,我所科研人员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以及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中央及院党组交办任务数十项。这些课题任务既包括短期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也包括中长期问题分析和重大战略举措研究,大都属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通过团队作战方式对这些课题任务进行深化研究,既实现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解决现实重大问题,又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坚持守正创新,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以下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首创《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发展规划蓝皮书)。编制与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对五年规划进行研究并进行年度跟踪评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建构中国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7月,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集全所之力,首创并推出《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2021—2022)》(发展规划蓝皮书),选题全部来自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分五篇56章,每位科研人员撰写一章,充分发挥我所研究领域覆盖较广、学科交叉融合较深、综合研究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强分工协作,变指头为拳头,提升了科研工作整体效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部“发展规划蓝皮书”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2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目前,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已完成第二部《中国五年规划发展报告(2022—2023)》(发展规划蓝皮书)撰稿工作,选题除了来自《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把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纳入了选题,以提高研究工作的思想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第二部“发展规划蓝皮书”预计于2023年7月出版发布。
创办《中国经济学》综合性学术季刊。2022年1月,我所主办的经济学综合性学术季刊《中国经济学》创刊,初期为集刊,这是我所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而做的一项探索。《中国经济学》主要选题包括***经济思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国道路、国民经济、应用经济、改革开放创新重大政策评估、交叉融合问题等,努力推动中国现象、中国问题、中国理论的本土化和科学化。为提高稿源质量,我所探索形成了“以刊办会,以会办刊”的特色办刊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中国经济学》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评为2022年度“优秀新创集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MI综合评价期刊报告(2022)纳入经济学“入库”期刊。
坚持质量优先 推动多出高质量成果和高水平人才
在承担中央和院党组交办的重要研究任务和国家重大课题过程中,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秉持质量第一原则,坚持质量优先,努力推动多出高质量成果和高水平人才。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以下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联合攻关,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能够体现我院国家队水准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以“宏观经济形势跟踪分析研究”项目为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是这个项目的突出特点。该项目要求,每个季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与重点问题、政策建议等三方面进行综合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课题组始终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力争每个季度均向国务院报送能够体现我院国家队水准的高质量研究报告。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我院上报的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已建立良好声誉。课题组还围绕宏观经济领域的其他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联合攻关,研究报告多次得到***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或被相关部门采纳。
注重培养锻炼青年人才,促进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一是注重使用青年人才,适时推荐选聘任用。注重培养锻炼青年业务骨干,对青年科研人员既压担子,又加强学术指导,在使用中带出队伍。对于成熟的青年才俊,适时选聘任用,形成正向激励,释放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二是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注重提高人才待遇。为防止横向课题挤占过多科研力量和时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科研人员要以上级交办任务和纵向课题优先,努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执行重要交办任务中,注重提高人才的物质待遇和精神激励,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三是坚持质量第一,促进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在完成交办任务和纵向课题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根据研究需要选配科研人员和青年骨干。在团队骨干成员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研究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变化及时调整力量,形成人员能进能出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在重大任务中锻炼和发现人才,促进人才普遍成长和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列宁党群关系思想对我国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现实意义
理论指引前行,人民创造历史。列宁党群关系思想是列宁根据布尔什维克执政的实际需要,在领导俄共(布)探索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宁党群关系与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联系
党群关系是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体现在党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以及党在群众中的工作等方面;服务型政党是指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政党。列宁党群关系与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宁党群关系和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根本宗旨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确保人民群众在现代化进程中享有更多成果。
共同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发展。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党群关系成为党的建设中一个历久常新的课题,密切党群关系也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加强党群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满足群众需求,为服务型政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服务型政党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政策执行力度,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列宁党群关系思想为我国服务型政党建设提供借鉴
新时代背景下借鉴列宁党群关系思想,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6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