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乡村振兴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举措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并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层层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等宣讲队伍,推出一系列宣讲品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诚信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培育不断增强。
    (二)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践行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开展5个文明实践活动,进农家小院、进田间地头、进集会现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党的惠民政策进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乡村文化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礼敬道德模范·凝聚奋进力量”志愿宣讲活动通过宣传第七届**市道德模范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全市营造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新风正气。
    (三)不断夯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精准聚焦农村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作用,先后举办了张载诞辰千年纪念活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融媒体短视频大赛等众多文化活动。同时,**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新建改**个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完善提升**个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拓展。
    (四)以“文化+乡村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以“寻觅乡音、品味乡愁、感悟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蕴藏的旅游价值,因势利导培育开发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西府老街、“遇见最美芳华”金台区周家庄村、“岭南长寿第一村”凤县永生村、“甘棠清风”**县刘家塬村、“西秦刺绣第一村”**县闫家村等一大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村落。实施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重点打造***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发掘乡村民俗文化和旅游产品,推出了**泥塑、手织土布、**刺绣、马勺脸谱等一批非遗文旅产品,带动农村从业人员*万余人。“西府礼仪风俗之旅”入选国家“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二、乡村文化振兴困境需突破
    (一)乡村文化传承主体缺位。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发展模式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在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处于传承主体的年轻一代离土离乡,他们的乡村文化建设参与意识淡薄,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农村传统民俗,饱含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良好的道德品格、优秀家风等缺少传承人,使乡村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二)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受西方伦理思潮影响,有些人思想产生偏差,认为农村改革的目标就是走城市化道路,没有充分和深刻认识到乡村的多种功能,忽略了当前乡村的客观现实,使乡村传统文化内聚力丧失,血缘和宗族文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6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