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站旁的台阶上,坐着一对爷孙。大概是孙子饿了,爷爷便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月饼,撕开包装递给孙子。孙子尝了口,便又塞回爷爷手里。自己跑去布袋里,翻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甜品。爷爷没有多说什么。
一老一少,一同坐在台阶上。一个捧着缺了一口的月饼慢慢嚼着,一个拿着精美的甜品大口地吃着。朴素的月饼,精美的甜品。一老,一少。一对落差强烈的反义词。
月饼似乎越来越不受小孩子的喜欢了,不仅是小孩子,甚至于年轻人也不爱了。细想之下,自己竟也如此这般。回想儿时,在中秋节之前,父母会买上几个月饼,放在瓦坛里。倒也不怕我们姐弟俩偷吃。因为我们是知道的,这需留到中秋节晚上才能吃的。
因为中秋节晚上,是需要用它来祭拜月亮的。这个仪式俗称“供月亮婆婆”。祈祷月亮给我们一家带来好运,父母工作顺利,我们学习步步高升。我常偷偷打开瓦坛,小心翼翼地拿出月饼,虔诚放在手上,闻闻月饼的香气,咽下口水。
那时的月饼,管它五仁叉烧也好,莲蓉的也罢,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存在。于是,数着日历,盼星星盼月亮,等着中秋节的到来。中秋节那天晚上,完成祭拜仪式,便眼巴巴地等着母亲分发月饼。一大口下去。十几天的等待,在此刻,终于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间美味,也莫过如此。
再看现在,明天便是中秋节了,我竟还未想到要去买上一些月饼。可叹!自己不再想着那块小小的月饼,也就不再关心“供月亮婆婆”的仪式何时结束。说来也奇怪,不只是中秋节,还有其他节日,甚至包括春节。
与其说,是我们抛弃了节日,不如说是节日抛弃了我们。也许正如一句话所说:“大概最开心的人,不是我们了吧。”在小孩那华丽的包装袋的对比之下,老人手里的月饼,更显得黯淡无光。
他手中的月饼啊,也还是我儿时记忆的样子,可它好像再也招不来小孩子的喜爱。在那简陋且狭小的代销店里,昏黄的吊灯在一晃一晃,月饼散发着夺目的光,让人不自觉地靠近。
而琳琅满目的超市里,配亮堂堂的白炽灯,乱了我们的眼。偌大的空间里,却再难找回熟悉的味道。乡村的城镇化愈加得明显起来,街边的建筑风格开始统一,越来越多的舶来品,参与到大众的生活里。儿时那只存在于传闻的奶茶店,如今早已在街上开了花。
当然,这是避无可避的。只是那喝惯了奶茶,吃惯了甜品的舌头,还吃月饼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