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不雅土名“平娃”到内涵丰富意境深厚的正名“平凹”,从偏僻贫瘠的商洛棣花到繁华喧闹的都市西安,从命如草芥落魄卑微的小农民到蛮声四海声名赫赫的大作家,贾平凹的人生充满了从山谷到山峰般的落差。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上天安排,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拼劲,贾平凹的这本自述《我是农民》犹如一组密码,全景地细致地揭开了他人生命运逆袭之路。
追根溯源,原来都是果因连环,贾平凹今日的地位与成就起源于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西北大学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在那个年代他能上大学纯属机缘巧合,巧的是他父亲刚得到平反,摘掉了政治上的帽子,而父亲的一个在教育局工作的学生消息灵通让他抢得先机,一个在公社担任文书的自家人让他占得便利,合的是他刚订婚的未婚妻田某的父亲是有权有势的区长,当上大学的名额只有一个的时候,未婚妻牺牲自己成全了他这个未婚夫;
那时上大学最主要的是群众推荐,他能在群众推荐时获得好评顺利过关、能与区长女儿碰撞火花,又缘于他在水库工地做战报、刷标语、写文章的出色表现;他去水库工地本是无奈之举,那时的人生灰暗到了极点,诸事不宜,他的矮个头小力气让他没参成军,没招成工,没当成民办教师,甚至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农民,还受到一个妇女的不屑与奚落,青春懵懂的他暗恋一个女子却因宗族矛盾、父亲的历史问题而没有结果。
若不是后来的一连串机缘巧合,谁能想到这个厚嘴唇、矮个头、干农活差劲、前途灰暗地平娃日后会是一个声名赫赫的大作家。否则那时的平娃,如同乡下地畔的土疙瘩一样毫不起眼,如同他笔下诸多乡下农民一样卑微贫贱。命运,真的很是玄妙。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会为你另外打开一扇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变的劣势与优势,只要你善于思考,保持乐观,看上去不可逆转的劣势或许会为你叩开下一扇成功之门。
“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是这本自述的主题思想,贾平凹不隐晦自己的曾经的苦难和卑劣,在叙述时自然展现,用笔平静,写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让你自己去品味品评;感情抒发张弛有致,评论也冷静客观。不像我在看有些人的苦难描述时,要么在自轻自贱时不无一种过来人的炫耀,要么絮絮叨叨,怨天尤人。贾平凹的难得之处在于他的不忘本,那种苦难的岁月让让坚忍,让他穷则思变,人生行动中多了一份自觉与主动,也多了很多机缘,成了农民出身的成功者。
经历了苦难,才让人舒坦,谁能否认当年的苦难与不堪不正是培育出今日大作家的肥沃土壤,为他的后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素材,那种真正了解生活本质的经历,就是今生的财富。直到现在,贾平凹依旧是一身的陕南农民气息,长相粗俗,说话土气,吃喝随意,实诚朴素,不会养尊处优,实际上正是他对自身的一种农民坚韧精神、朴素情怀的坚持与崇拜。
前几天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记住了一句解说词:认准明天的方向,不忘旧时的来路。在贾平凹的这本自传性作品,我们看到了他对自己的审视,看到了大作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人留有余味。
(笔于2014年5月23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