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这是《中庸》里的一段话,之所以今天论述这一小段是因为看了其他解释以后的感叹之情所致!
重点就是:“君子之道费而隐”,其他的没有什么歧义,如果有,那么我建议回去上幼儿园,大、中、小三班随便选,反正也毕不了业了!
我看到有正规途径上把“费”解释为“广大”,把“隐”解释为“精微”!我虽然可以大概的想象到他们为什么如此解释,不过实在不是多么认同!可能你的意义有点沾边,不过真是逻辑不太严谨!“费”和“隐”明显就是对比而来的,对应的是愚夫妇可知、可行与圣人所不能知、不能行的问题!
照你们的理解来说,因为广大,愚夫妇就可知、可行了?不可能吧?
何为君子之道?无非君子言行符合天道规律而已,为什么说费而隐,你看看后面就知道了,就连圣人和一般的夫、妇都可知、可行,那么这个“费”还有什么难以解释的,简单的话就是“用的多”啊!
还有它是精微的,那么圣人就不可知、不可行了吗?不可能?
那么又为什么说“隐”呢?这个后面也有说,圣人对于君子之道的至极之处也有所不知,有所不能行,这是人的局限问题!所以“隐”如何解释就明了了吧,就是“不可得”罢了!“隐”就是你发现不了,不知只是至极的地方而已!
把“费”和“隐”L两个特点融合在一起就是君子之道的特点,也是道的特点!所以这一段就没什么疑问了吧!
当然有些人把这两个字用别的相似或者同等意义的语言表述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不过是各抒己见吧,难得能正确理解意义就好!
通过这句话你可以看出《中庸》和《道德经》对道的认识是不谋而合的!也就证明了不论是道家还是早期儒家都是我们的古道学作为源头的!
这才是殊同同归,殊途同归是论证方式的问题,不是理解本质的分化,那些把本质的区别理解为殊途同归就是在和稀泥和误导后来者。最多把那些人的“殊途同归”的“归处”理解为心内目的而已,其实根本不可能同归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