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香菇产业是我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农村特色产业,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一、我市香菇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人工种植香菇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全市香菇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和产量由*年的*亿袋、*万吨大幅增加到*年的*亿袋、*万吨。集中种植程度不断提高,*年以前香菇均为分散式种植,*年规模化种植占比接近*%。销售范围不断拓展,*年以前主要在省内销售,*年销售范围覆盖湖北随州、山东滕州和福建、广东等多个地区。产业链不断延伸,*年香菇产业基本停留在种植阶段,无香菇制品和加工类企业;*年具有初加工类企业*家、专业深加工企业*家,开发了干香菇、香菇粉、香菇酱等多种香菇制品。总体收益不断增加,*年产值为*亿元,*年产值为*亿元、综合收益突破*亿元。
二、香菇产业市场情况分析
香菇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食用菌产品。由于投资少、见效快,香菇产业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近几年全国刮起了“香菇风”。据不完全统计,在*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近*%选择种植香菇,产业呈现“快增长”趋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香菇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辽宁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根据*年*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数据测算,*—*年产量年均增速约为*%,*年达到*万吨,占食用菌产量近*%,占全球香菇总产量的*%以上,产值超过*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利润空间大幅缩减。从*和*年数据看,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菌棒成本增加近*%,土地租金成本增加约*%,人工成本增加*%以上;销售价格逐年下降,鲜菇价格下跌近*%,干菇价格下跌约*%,净利润下降*%以上。河南省作为全国香菇种植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省内香菇种植以*西、*西南、*南为主,*市、*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年产量占比达*%以上。近年来,*、*、*等地多措并举推动香菇产业发展,在全省甚至全国香菇市场上形成了相对优势。比如,*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成为全国干香菇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出口货源集散中心。*县建立香菇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香菇标准化生产率超过*%;引进河南信念集团、金海生物等香菇生产龙头企业,建设香菇精深加工产业园,拉长了香菇生产加工产业链。*县联合科研中心等推动主栽品种优化升级,推进核心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集研发、生产、加工、国际国内贸易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相较而言,我市香菇产业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竞争优势不够明显。
三、我市香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市场感知不敏锐。虽然我市南部山区适宜发展香菇产业,但各县所选主要菌种与周边地市完全一致,同质化严重。调研发现,部分县区对市场行情变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等情况缺乏敏感性,风险意识不强,应对方法单一,有的试图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产值,存在滞销和恶性循环的隐患。建议:一是统筹规划全市香菇产业发展,合理控制香菇种植规模。二是引导各地加快调整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大力探索夏季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发展羊肚菌、赤松茸等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新品种,实现错峰错季上市和错位发展。
(二)种植方式不先进。我市香菇生产方式仍以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方式为主,虽然在菌棒制作、杂菌灭杀、菌种接种等前期环节实行统一管理,但香菇生长、采摘等环节由菇农操作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了香菇的产量。经初步测算,一个普通香菇菌棒产量应在*—*斤左右,但实际产量平均下降*%左右,有的甚至不足*斤。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作用,为菇农提供生产资料供应(菌种、原辅材料)、技术培训和指导、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推动香菇种植从“零散粗放”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
(三)产业链条不够长。我市香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向上下游延伸的空间较大。菌种研发落后。我市香菇菌种可分为自有和进口*类,自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1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