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已经10年了,谨以此文纪念我亲爱的父亲!
我的父亲1936年出生于四川省沐川县一个叫红岩的小山村,他还未出生就没了父亲。父亲命运乖戾,一生坎坷。
父亲是独子,家境较好。因此,少年时家里请私塾先生到家专门教书识字。1950年家乡解放、土改时,父亲约14岁。由于成分的原因,辍了学。1950年,在红岩一个阴冷的夜晚,父亲的大婶在恐惧、寒冷和病痛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在阴雨绵绵的早晨,父亲和一位好心的农民大伯,用一扇门板做的棺材装殓了他的大婶,用稚嫩的肩膀将大婶抬到山上掩埋了。
土改后,我的父亲和奶奶一起迁移到了一个叫南窝的高山上,以种包谷为生。至此,父亲的少年和学生时代也就宣告结束。
父亲对我没有过多的提起过他的青年时期,只知道是在南窝的高山上和我的奶奶一起相依为命生活。青年时期的父亲,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没有成家。后来,二十五、六岁时搬回了祖籍碾子房。30岁左右,父亲终于成家了。之后,相继有了我和两个妹妹。
有了我们兄妹三人后,家中人口增至6人。70年代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生活异常艰苦。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经常是包谷糊糊、麦麸子糊糊加野菜充饥,一家人艰难度日。有一件事,至今令我无法忘怀,感慨万千:那是1976年5月,天气异常炎热,骄阳似火,而且正值农村青黄不接之时,家里的粮食早就没了,而且到处借帐。为了让一家人生存下去,父亲步行到40公里以外的犍为县老鸨坝一亲戚家借了100斤稻谷,顶着烈日,冒着30多度的酷暑,将稻谷背回了家。兄妹三人美滋滋地吃着白白的、香香的大米饭,哪知父亲为此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力气。等我们分到稻谷后,父亲又背着100斤的稻谷步行40多公里的山路还给亲戚家,这份艰辛可见一斑。
1981年,我高考落榜,父亲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再复读一年。1982年高考,我再次名落深山。当时我非常苦闷,我的许多同学也都就此作罢,回家务农了。此时的家里,母亲由于长期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奶奶年迈,已无力劳动,也需要人照顾;两个妹妹还小,不能担当重担。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父亲和我的身上。我知道,当时的父亲多么需要作为长子的我,能够回家帮他。但是,父亲经过反复思量后,决定咬牙再坚持一年,让我再次复读。当时,亲朋好友都劝我父亲放弃给我再补习,让我回家务农,给他减轻点负担。也正是由于父亲的这一重大决策,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正是由于有了这一重大决策,也才有了我后来的军旅生涯,有了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1985到1990年的五年间,我家相继经历了奶奶和母亲病故。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的二妹也因疾病突发而去。此时的父亲,经历了艰辛的生活和失去母亲、爱人和女儿的多重打击,身心疲惫,心力交瘁。此时的我,已是一名中尉军官了。面对此情此景,我决定举家南迁。为了更好地照顾好父亲,1990年我把家中所有物品全部处理掉,把父亲接来部队同我一起长期生活。我没曾想到,这次离开故乡,竟成父亲与故乡的永别。22年来,父亲无时无刻都在想回沐川走走、看看,走亲访友,与家乡人摆摆龙门阵,听听家乡话。可竟一直未能如愿。
父亲同我在部队生活了13年。辛勤劳作惯了,不会过清闲日子,闲不住。刚到部队,他找了一块从来没人种过的地开荒种地。种玉米,种大豆,种瓜,种菜等。他开垦的那块地,现在已成为部队的一块优良蔬菜地。
2003年,我转业到地方。父亲也跟我住到了嵩明县。2004年,我到昆明上班。父亲仍居住在嵩明县城,直至辞世。
亲爱的父亲,如今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然而您却突然离开了我们。爸爸,您走的是如此匆忙!没有给我们留养老送终之机会,尽孝道之心!
父亲一辈子善良、老实、本分,省吃俭用,含辛茹苦。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节俭的一生。逝者已矣,托体山阿;生者追思,寄语薄纸。想必父亲在天之灵,也能体谅我们的思念之苦,未尽孝道之情。
人间有爱,岁月无情!亲爱的爸爸,您放心地走吧。深爱您的儿女和孙女、外孙女都会铭记您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努力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以优秀的业绩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我们相信,逝去的是您衰竭的躯体,升华的是您永恒的灵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