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山村插队,在那户人家住了三年多,早已与那家人融为一体,俨然是他们家的一员。他们家五口人,父母、儿子、儿媳、女儿。我去时他家儿子新婚不久,他儿子叫阿虎比我大三岁,我喊他阿虎哥,喊他妻子小嫂子,他家女儿杏花与我同年开始要我喊她姐,后来她喊我哥了。儿子,儿媳,女儿都是小学生,还是那种出了校门忘了字的那种小学生。那时农村的艰苦,十几岁的孩子就开始挣工分,砍柴种地参加劳动,书本早丟了。女孩子不用砍柴但放牛打猪草挣工分一样都不少。
房东男主是乡供销社赶马的,养有两只枣红马,一雄一雌正值壮年,为供销社从是城驮货,那时乡村不通公路,物质都靠肩挑板车拉,山路崎岖板车也难拉,所以还保留了马驮的运货方式。女主身体不怎么好,所以家务为主,不参加集体劳动,在家种种菜养鸡每年养两只猪,也是够忙的。我住在他们家里,在他家搭伙,同一锅吃饭,如同一家人一样,尤其是他家女儿杏花晚上闲了总会来我房间听我读书,她喜欢听我讲那些书中人物故事。也会问一些问题,我也会给她解答,也正因为如此,我自己也在读书答疑中求知,所以在山村的岁月并没有荒废学业,还有进步,恢复高考后才可考上大学深造。
我在山村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但沒学会农业生产技术,只会简单的劳动,但我做的三件事却让他们称赞不已成为乡里知青标兵。那三件事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寒冬腊月拔水塘涵洞木塞放水捉鱼,解决了过年没鱼的难题。年饭桌上有肉有鱼才算完美,年年有余(鱼)才算吉利,否则心里总有疙瘩,这也是一种风俗吧。双抢季节干旱,我为村里从县抗旱指挥部借来了柴油抽水机,确保了双季晚稻完成了种植,沒有造成干旱减产,年底分红没减少,全村人都感我的情。桃花在採茶时被青草彪咬到,正好我在她身边及时的为她吸毒急救,骑自行车送她去县医院,不仅保住了她的命也保住了她的手指。她一家人都将我当作大恩人,她肚子里还有一孩子呢,孩子出生后就认我当了干大大(干爸爸)。
在我临考前还有一件大事,那是有一次我帮房主放马时教她骑马时说的,在她出嫁时我为她牵马送她去婆家。我住在她家三年,每晚她在我房间但我们就是那么纯洁不是兄妹胜过兄妹。我不是柳下惠,但我知道她是订过婚的女人,她的未婚夫是现役军人,所以我们都能克制不敢跨越鸿沟。她的父母也知道杏花喜欢听我读书,认为这也不是坏事,所以也不干涉。他们都知道我只是一个过客,是不会在山村成家的。
出嫁时她要求我抱她上马送她去婆家,她父母答应了她的要求,正式承认了我是干儿子也就是她哥哥,有了抱她上马的资格。新娘出嫁时必须娘家哥哥戓弟弟背她出门送上花轿,而那时没有花轿,他家有马自然就骑马去婆家了。本来她有亲哥哥,可她亲哥结婚三年了还没一男半女的,失去了资格我就名正言顺的担当了给她保驾护送的娘家哥哥。
出嫁的那天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也是龙王嫁女的日子,所以百姓也多选这一天办婚嫁喜事,上午婆家接亲的人早就来了,挑来了办喜酒的鱼、肉、还有喜糖、喜烟、喜洒。娘家这边早也准备好了,接过这些东西立刻装盘子招待乡邻亲戚,肉鱼送到厨房烹饪。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杏花现在是新娘了,在闺房中有伴娘陪着有老妇人为她开脸(传统的方法去除女人脸上的汗毛)。沒到中午酒菜就上桌了,那时的酒席也是很简单的,八仙桌中间一大锅笋干、香菇、油炸豆腐加上肉红烧一锅。当外一桌一条鱼,八个大肉圆(狮子头),炒青菜,辣椒腌香菜,还有一缽子木耳豆腐汤。送亲的与接亲的坐在一桌匆匆吃了饭就发亲了,但媒婆喊道:“吉时已到,发亲啰。”这时闺房里传来了杏花的哭嫁声。
哭嫁也是当地民俗,出嫁女边唱边哭述说着家的温暖,父母的养育之恩,离别的伤感之情。没有固定的歌词,随感而发如述如泣,妈妈也会应答,叮嘱女儿过门以后要孝敬公婆,一家和睦,夫妻同心,总之,如歌如泣都是关爱之情。媒人再喊发亲,房内哭声不停,媒婆再喊并去敲门,这吋房门开了,伴娘伸手要红包,如是接亲人送上六封红包(一封红包也就一元钱),这时厨房的人也来了,帮忙的人也来了,接亲的人取出了二十封红包给阿虎,请大舅哥代发。伴娘才将新娘领到房门口,新娘全身红衣红裤头上还盖了红头巾,我轻轻地说:“哥哥背你。”她就伏在我背上,我背起就向大门外走去,锣鼓喇叭响起。
新娘的父亲已经牵马站在大门外,马鞍已用红布包好,马脖上还扎了红绸带。我在马边放下杏花,扶她上马坐好了,媒婆喊了一声:“起轿。”门外响起了鞭炮,接亲的一男一女在前开路,我牵着马跟上,马上坐着新娘,伴娘跟在我身后,迎亲的还有两人挑着嫁妆跟在后面,离开了村庄渐渐地远去。这时娘家的酒席才算正式开始,一片哥倆好呀、六个六呀,敬酒划拳的不亦乐乎。
十几里山路我们走了有两个小时,因为一路上有人看到迎亲的都会讨喜糖喜烟,走走停停耽误时间,这也是民俗,见喜有份,办喜事人家都有这准备的。
到了婆家门前,新郎迎了上来,我将新娘抱下马交给了新郎对她说:“我妹妹交给你了,祝你俩夫妻恩爱,百年好合。”新郎连声说:“谢谢。”送亲的伴娘扶着新娘,婆家的伴娘也扶着新娘进了婆家大门。公公、婆婆坐在堂前,伴娘领着新娘走到堂前,礼仪便喊了:“新郎、新娘喜结良缘,首先拜天拜地。”伴男伴娘将新郎、新娘带到正堂面朝门外,礼仪喊:“一叩首,二叩首、再叩首。”礼成后礼仪又喊:“再拜高堂。”然后是夫妻对拜,送进洞房。
新娘进了洞房,这边酒席就开始了。
我的使命,还没完成,三天也就是后天我还要来接她回门。新娘要在娘家住三天,新郎可住可不住,一般路远的是住下的,但不能在娘家同房。路近的新郎就回去了,三天后再来将新娘接回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