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种冲动,写点自己的生活感悟,毕竟也三十好几了,不像才毕业的时候那么单纯,但是生活阅历也有限,甚至是贫乏的。前三十几年我的生活是比我高一级的人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经常和别人的对话中会有:我有个朋友XXX的,我原来的公司XXX的。也是最近两三年发生的变故比较多,碰了壁,才让我回头看自己经历的事情,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很多人无法回头审视自己,隔岸看看自己的过往,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去这么做。我现在开始有意识想这么做,然而这样给我能带来哪些改变或者这么做是否有实质的意义,我不想去深究。只是当下,我选择行动。
我一直比较宅,不喜欢到处玩,就算是和朋友小聚一次性也只和一个朋友小聚。多人的小聚对我来说会有种隐隐的负担感,当然有时候也必须去。今天是中秋节,我窝在家里看之前一直想看的南怀瑾的书。本来是想看金刚经那一本,不过拿到手的却是《论语别裁》。没什么不好,拿到了,我也开始看,随手写下这篇读书笔记。
才看了开头,有点小感受。现在信息发达,碎片化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多了,有些是批量复制的段子或者见解由不同的抖音博主发,有些是同事之间的瞎聊。容易出现一些我觉得这个观点太对了,或者我说的比他们都好的错觉。我自认为从小到大我没有真正的学习到有质量的东西,小时候忙着应试,忙着学习方法,忙着背诵文章和单词,忙着背诵理解。这样的非自主学习,非因为兴趣、喜爱而深入研究,导致我现在不具备很好的世界观。一些经历的过往,也让我曾经深信不疑的观念瓦解重塑多轮,看南怀瑾先生的书,也是我希望能让自己东拼西凑的世界观有一点缝补的机会,或者让我不那么迷茫。
学而有何乐、真人和假人
如果让我现在捧着论语读,我还是会和小时候一样,直接看注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原来书本身还有很多版本。几千年的历史,产物有补充改动也是正常的。但是捧着一个版本不知历史由来的去解读,确实偏颇了。所以两个人有时候争执讨论的其实挺可笑,都没有去深入的了解,“捞着半截就开逃”。记录一下,我在今后的工作或者生活,可以有那么一瞬提醒自己的时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