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哥俩要注意安全,人身安全、作业安全都得看好了,家里不用你们操心,想着给伙计们整点水果,大过节的在外工作,都不容易。”9月10日,中秋节,正在车站值班的陈铁、陈强两兄弟,点开家里的微信群,却传来老父亲的声音。
“咱爸在铁路干了一辈子,还是句句不离安全,耳朵都磨出茧子了。”陈铁偷偷地给弟弟发了一条私信。
今年54岁的陈铁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车务段吉新河站站长,他的弟弟陈强在相距10公里外的碾子山站当站长,两车站虽然都不大,但却是滨洲线上繁忙的中间站,负责满洲里方向来往货物列车的接发业务。碾子山站日均接发列车90多对,每年货物发送量达100多万吨,主要办理粮食、矿建的发运,这里也是父亲当年工作过的地方。
父亲陈宝安已经81岁了,曾毕业于铁路院校,又当了铁道兵,退伍后回到碾子山站从事货运工作。有了儿子后,老陈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铁,一个叫强,“希望铁路发展越来越强”,在铁路工作了一辈子的老陈想法朴素又直接。
老陈工作时环境不好,设施落后,但发货量却不少,老陈把安全看得尤为重要,“铁路安全无小事,一个出神一个大意都会出大事。”,年幼时的陈铁、陈强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慢慢长大。
寄托了父亲的希望,陈铁接了父亲班、陈强考取了铁路学校,哥俩先后来到碾子山站工作,都成为了连结员。
连结员是负责对到达车辆进行编解,摘解车辆车钩、风管,俗称“钩子手”,这个工作又累又危险,无论寒冬酷暑,兄弟俩在铁道线上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遇到工作量大,往往要干到凌晨,冬天穿上两层棉袄也会被风打透,夏天被烈日晒得脸皮紫红,而且经常在车梯上爬上爬下,还有一定的人身危险。
“苦,受不了,爸,你找找老同事,把我们调走吧。”兄弟俩找到父亲请他“走后门”。
“都想干轻巧活儿,那苦活累活总得有人去干,调车组虽然累,却是学业务的基础,你们要干就干出个样来,别这么怂。”兄弟俩碰了钉子,从此踏踏实实地从“钩子手”干起。
兄弟俩在一个车站,干的活儿又是一样,父亲便常拿他们作比较,在父亲的“怂恿”下,兄弟俩明里暗里也较上了劲儿。在家里,有时因为业务上的事争得面红耳赤,老父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哥俩通过努力,多次在技术表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调车组里的业务骨干。此后,哥哥陈铁当上了吉新河站的站长,弟弟陈强也当上了碾子山站站长。
两个儿子当了站长,老陈并没有多高兴,“当了管理者,一定得管好安全,安全责任大于天”。老陈更加“絮叨”。
兄弟俩所在的车站由于是邻站,在日常工作中,哥俩都会通过提醒对方,互相补强作业中遗漏的项点和不足。从事行车工作20多年,始终把老父亲对安全的叮嘱放在心里,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如果遇到作业标准上的事,兄弟俩也不讲情面。
兄弟俩所在的车站由于是邻站,所以都由碾子山站负责调车作业,有一次陈强带人调车时,兄弟俩在调车作业流程上产生了分歧,都认为自己的效率更高,争执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新来的同事想去劝说,被老伙计笑着一把拦住“那是亲兄弟。”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还是哥哥说服了弟弟。虽然家都在碾子山,但车站运输任务重,有时一两个月也难得回家团聚,见了面也都聊起工作,车站管理上的问题、应急处置上的问题,老父亲笑眯眯地看着哥俩,时不时的插上一两句话。
每年的中秋、元旦甚至新年,兄弟俩也大多是在岗位上度过,兄弟俩对父亲很是愧疚,可是老人家却十分理解:“那么多职工都不能回家过节,你们当站长的,也不能回,得做个榜样,也得看好安全。”(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