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提出并确立一个主题,明确宣示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而自党的十六大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增加了一个宣示内容,即“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新的目标奋进,如党的十六大的主题强调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主题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主题强调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党的十九大主题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二十大则明确宣示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党为什么会如此突出强调精神状态,党的二十大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重点关注,思想上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根据读书班安排,我以“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为主题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保持昂扬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精神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人受外界环境刺激所表现出来并能长期保持的精神品质、精神面貌和精神力量。精神状态在主体上有群体与个体之分,性质上有积极与消极之别,内涵上有“知情意行”等多个维度。我们党所倡导的精神状态是整个执政党及每个党员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党之所以特别强调这种精神状态,是有其深刻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的。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但意识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完全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能激发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都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共产党宣言》清晰地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这些原则能否取得最终胜利,“马克思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恩格斯曾运用这一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党的精神状态与党的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他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列宁也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和“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辩证分析,以及对党和群众精神状态的高度重视,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有益启迪。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精神力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精神、“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必胜信念,克服千难万险,战胜一切强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凭着“两个务必”的革命自觉、“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气概、“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大无畏精神,巩固了革命政权,改变了落后面貌,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天地;凭着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革命传统,敢“闯”敢“冒”的改革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成功走出了一条新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凭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创业热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是因为拥有无坚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石库门走到天安门,从兴业路走向复兴路。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距离民族复兴目标越来越近,党内极容易出现精神懈怠的危险:有人会因没有得到“实惠”而懈怠,有人会因满足于已有成就而懈怠,有人会因不懂得“行百里者半九十”而懈怠,有人会因长期处于风平浪静之中而懈怠,有人会因奋斗时间太久而懈怠。精神懈怠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少数人的精神懈怠一旦蔓延开来,就会严重影响党的集体精神状态,使党丧失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丧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好机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距离民族复兴目标越来越近,遇到的阻力和压力会越来越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会越来越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些阻力压力、风险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化解、有效克服,就会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步伐,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不管是精神懈怠的克服,还是风险挑战的应对,都必须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因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二、奋进新征程需要的精神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但是,与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一样,奋进新征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矛盾相互交织,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然会对党的精神状态提出新期待和新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精神之基和精神之核。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虽然只有32个字,但内涵极其丰富,逻辑十分严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源头、内涵本质和重大意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真理与理想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没有真理支撑的理想只能是空想,不能升华为理想的真理只能是死理。理想是火,可以点燃真理之烛;真理是光,可以照亮理想之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相对于真理和理想,它更为具体,更为现实,其作用也更为直接,因为目标就是方向,“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目标就是力量,“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特征。真理和理想需要坚持坚守,初心使命需要践行担当。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十分激烈,常常是你死我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因而更需要舍生忘死、攻坚克难的锐气和勇气。“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高度统一。对党忠诚即意味着对人民的忠诚,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负人民必然要求对党忠诚,因为“中国共产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3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