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来,以其为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
“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作出解析。
“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
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列嬗变。
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作用,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又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城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动与互动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升级又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商环境,使村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乡村共富发展产生了显著效应。”
坚持“农民需求”“实干精神”
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江已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创成***级景区村11531个;实现5G网络、光纤资源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能够为浙江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体现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4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