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
刚满二十岁那年,母亲嫁给了父亲。父亲一九六三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县城中学当教师,经母亲的房叔(父亲的同事)介绍,他们结为夫妻。
那时候,农村迎亲要由男方家推着“花车”(就是独轮车)去接新娘。母亲娘家到我老家有近二十华里路程,按照本地习俗,新娘子从离开娘家起坐在“花车”上一般不下来。这一路,全是崎岖的羊肠小道,单是走路都累人,更何况是载着人的小独轮车上路。小时候,我就听到当时推车的远房伯父说过,母亲担心迎亲的人累着,出嫁那天从出娘家门没多远就下了“花车”,跟几个所谓迎亲的人一路走到了我的老家……这也算是一种“新作为”吧!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也是母亲朴实善良的性格体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搞“大集体”、出勤记工分。我们家里就母亲一个劳动力,她一个女人干的却是男人的活。割稻插秧、犁地赛耙都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成为闻名乡里的大能人。八十年代,全国农村进入“大包干”时代。母亲更是大显身手,将家里的生产生活搞得风生水起。自家责任田地里的庄稼,母亲通过精细管理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家庭“副业”通过母亲的高效经营,更是“妙笔生花”。诸如多经种植、生猪养殖等,乡里乡亲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生活日常管理也是井然有序,做得出可口的饭菜、搞得好整洁的卫生……总之,母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不管有多苦多累,母亲都是任劳任怨、默默承受……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于父亲在县里工作,也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能打理一些关系。乡里乡亲只要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母亲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照。我们家成为当地很有影响、令人羡慕的家庭。(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5024.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