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孔子15岁才开始读书,23岁开始讲学。
终身苦学、苦修,或正是孔圣人超凡入圣之不二法门。
特别值得众生关注的,孔丘未被世人尊为孔夫子之前,有着比普通孩子更艰辛的生活和求学之路。
孔丘少小孤贫。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丘3岁,其父叔梁纥病逝 ,其母颜征在携孔丘到鲁昌平乡陬邑(六角山人按:今曲阜)寡居。平日,颜氏织布,孔丘偶做吹鼓
手、替人哭丧以换吃食。孔丘17岁,颜征正过劳38岁病故,孔丘在行未成人礼(六按:19岁月成人礼)前,生活被迫完全自立。
由是观之,孔丘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注定比常人更加艰难。
“师无常师,三人行必有吾师”
被鲁昭公召见时,作如是答。由是可见,圣人之心性,系何等之深遂高远。
早期对其影响至大的老师,至少有以下三位。
第一,当是其母颜征在。
其了得:心系远大,不为眼前吃穿;孤贫而立,不简单依附;寡妇独儿,不溺爱包办;择师而教,不急乱投医。
自立,永远凭自己的能力去做人。
立志自立,这是颜征在逼孔丘在其父灵前立誓的核心内容。
其母颜征在,本有家学,携子迁居后,终日劳作,以身教子。颜氏卓有远见,曲阜之迁,表面是回娘家,实质选择了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其子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创造条件。此举,一如后世孟母三迁。
在不能自立、不敢自立的时候,少年孔丘曾一心讨回被其兄孟皮要走的父传铜剑。这在布衣之身的他和孟皮看来,旦凡腰间挂了其父“陬邑大夫”的佩剑,有了大夫剑加持,自然便有了世袭的士子身份。
孔丘18岁,还在服母丧期间,还曾有过想去吃季孙氏之“飨士宴”而不得的凄苦。
( 六按:这在两千多年,阶级等级何其森严。布衣、士人、大夫、诸侯、天子,鸿沟天然。即便今日,欲从临时工到正式工,到事业编,再到参公编、公务员编,从办事 员到正部级,每越一步,又何尝不是登天?)
没有可供承传的“大夫之剑”的孔丘,士人身份凭证、依靠和幻想一下消失。布衣之身若想进阶上一等级,唯求学、修行,提升自己能力本领一条独木桥了。
山人叹曰:
天下贫苦人多矣,唯“自立”二字要紧。否则,作奸犯科,原多也只为了生活、生存,古来监狱中、断头台上,贫家子弟何其多也。
第二,当是冉夫子。
其了得:培植根基,慧眼如炬,授徒“博学好礼”,引荐名师。
冉夫子(六按:其母之表兄,系孔丘第一位业师)对少年孔丘的严格管教,助他打下扎实学问根基。倾其所有之后,又助他投天下高手、名师门下。心胸何其仁厚、又何其宽广。
冉夫子在研判鲁国当世形势时,曾言“非圣人,鲁不得平安”,不经意间唤起少年孔丘“圣人梦”。
虽然,据史料分析,冉夫子所教,无非识文断字,礼仪常规,原系为学之基础基本,亦不世之功矣。
山人叹曰:
可笑那世间稍有干才者,常骂伯乐不遇。又偏说千里马常有,伯乐罕有。不闻唯有德之人,伯乐自来。无德之人,佛现在眼前,哪又识得一眼?
第三,当是左太史。
其了得:授君子德,传圣人品,精学六艺,通古今之变,习得改天换地之法。
六艺之学,治国平天下(六按:当是时,尚没这一提法)之术矣。
精通六艺,自不是只为了做个安分守己的学问家。文足济世,武足安邦,自是天下一等一好师父,使出的了得手段。
学前动员:生活越难,尤需求学。
目标设定:于国社立誓,立志于学。
方法:诚心学,必有收获。再说学习很苦很累,其间不得做无关之事。又说学习很苦,仅有聪明才智不够,还需有坚定不移、刻苦好学,铁一样的意志力。
路径:精六艺,通典籍。
试摘几句左太史之”白话教学语录“:
其一: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君子,必须要有学问。先要学会进退之礼、长奉之乐、射箭、驾车、书写、数算,还要学习诗书礼乐春秋这些典籍,要学习这些非常困难,只要能诚心去学,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二:学诗可以使人温柔敦厚。学书使人疏通知远。学礼使人恭俭庄静。学乐使人广博益良。学春秋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其三:有学问,还要有美好品德。小人无德将危害他人,君子无德将危害国家,执政之人无德将危害天下。只因害人之人越来越多,才使得礼崩乐坏,战乱不止,所以不仅要学习典籍、学问,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山人叹曰:
古来,世人常誓:愿为太平犬,不作离乱人。无德,原也是世事烦乱、混乱、暴乱之一大根源。我若无德,也造离乱。唯有德有为者居之、行之,天下得治。
23岁时,孔丘,字仲尼(六按:仲尼,本为其父所赐。19岁成人礼后,始字仲尼),得道开始授徒,弟子有颜路(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
从此,世人都敬他:孔夫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