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还没看书的介绍时,我就很喜欢这个主题:我不是坏小孩。怎么会有小孩儿是坏小孩儿呢?
我以前读过一本几米的漫画《我不是完美的小孩》,当时看这本漫画的时候就很感触,小朋友作为“弱势”群体,经常被要求、被误解,可以说很多大人并没有耐心去认识孩子。带着这种所谓的“感触”,我翻开了这个系列的书。
这本合欢树,讲述的是一个差不多男孩胡小木因为一个合欢花一样的女孩而变得积极、努力的故事。之所以叫“差不多”男孩,是因为胡小木做什么事情都不上进,永远秉承这“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成绩不好。
这一切直到遇到了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姑娘—沈欢才发生了改变。这个女孩积极乐观、热爱学习、喜欢画画,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些都慢慢地影响着胡小木。他们从“补课”开始,因为生病,沈欢无法去学校上课,她就请求胡小木教她,带着疑惑、沈欢的信任,胡小木也开始认真了起来,随后,他们谈论生死、一起玩耍。
故事如果到这,这就是一个寻常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但最后沈欢的离世让这个故事有多了很多生命的思考。最后沈欢的那些感谢信朴素而真诚,胡小木似乎也在这段经历中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
故事并没有那种意料之外的“波澜”,对于小朋友来说无所谓。但是说实话,关于“我不是坏小孩”这个主题并没有很好地点到。书中所说的是一个表现不那么好的“差不多”男孩因为一个女孩的改变,并没有说他本身其实是个好小孩,是被误解了。这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其实是有点文不对题的。
其次,故事中所表达的主题其实还挺多的,生死、努力、亲情、成长,以至于故事排布上是很拘谨、不流畅,读起来又很散,很容易半截就停下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是大人的缘故,总之,不是很流畅。
在这个故事中,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个小男孩的热情,就是他那个“差不多”态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从父母、老师身边的不到正向反馈所以“萎靡”,还是说胆小敏感不敢尝试,亦或是天生如此(所有的佛系都是被不愿热情再熄灭)等等,这个原因交代地很不明显,反而很多的笔墨放在了对小女孩对他的感化上,不是不行,是很没感觉。如果通过两个小孩的脚力路,把胡小木为何总是“差不多”如果把这个原因交代出来,我觉得可能“我不是坏小孩”这个主题就会更突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