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出生在70年代末的黄河岸边农村的孩子。尽管70年代末我们不再挨饿,但每天吃窝头的记忆仍然深刻。直到90年代初,我们这里还吃一种叫玉米面和白面混合蒸的馒头(两面子馍馍)。这个记忆一直深深地留在我心中,我们吃了很长时间。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慢慢开始吃上了白面馒头。那个时候的白面馒头真是香啊,根本不需要搭配菜,一咀嚼就化在口中。那时的白面馒头也比较硬,比现在的要硬一些。热腾腾的馒头一出锅,一层一层地剥开来吃,那个味道真是美味无比!
从小起,我就记得父母每天天还没亮就去地里劳作。他们一早就开始薅谷苗,拔玉米地的杂草,还要给棉花地打农药来杀灭棉铃虫。
特别是在麦收季节,随着天气的变热,农民们不得不前往田地割麦子。他们将割下的麦子用牛车拉到场院,然后使用闸刀将麦穗割下来。接着,他们用牛车拉着轱辘来压实麦穗。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们逐渐实现了使用拖拉机来收割麦子和打场。后来,随着三清脱粒机和四清脱粒机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农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家里每年都会将种植的棉花卖到镇上的棉花站,作为回报,我们会得到很多棉籽油。这种棉籽油对农村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娘娘的厨艺非常出色,她能煎藕盒、炸丸子、打煎包,每一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我还记得小时候,娘娘炸丸子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村子。就像现在每到过年,我们还会做一些炸货,这可能是对普通农村人来说,对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吧!
那个时候大多数家庭都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从70年代末开始,家庭的生活水平仅仅能够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90年代中期,家庭的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
然而,那个时代的家庭成员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甚至村里乡里乡亲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和谐。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非常少见,大家对生活的欲望也并不是很高。尽管大家都过着相对艰苦的生活,但是却感到非常快乐,社会压力也很小。
孩子们放学后并没有参加辅导班,而是选择去参与一些农活,比如割草、放牛等。他们回到家后会完成自己的作业。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并不过高,如果孩子们读书读得好,他们也会支持,但如果读得不好,他们并不会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唠叨孩子。大人和孩子们都没有太多学习的压力。大部分男孩子在初中毕业后会去建筑工地当小工,而女孩子则会学习缝纫或者理发,然后成家、结婚、生子。这样的生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平静而美好,这就是烟火气。
尽管现在生活普遍富裕了,家家都拥有了小汽车,房子也从土坯房改为砖瓦房,甚至有些农户盖起了二层小楼,但人与人之间似乎失去了一些特殊的联系和情感。我们似乎少了一些真挚的情感和互相关心的滋味。然而,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日子会变得越来越甜蜜。我也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还买了一辆汽车。我的女儿也已经上了大学。毫无疑问,4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7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