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女儿所有的作业都要求用钢笔字完成,这对于从来没有练过钢笔字的她来说,着实有些难度。
今天,我给女儿准备好钢笔和纯蓝钢笔水,并口述心传,教给她写好钢笔字的技巧,看着她笨拙地使用钢笔,一会儿阴了纸面,一会儿笔尖拿反,一会儿又弄脏了手,手足无措的样子,我很无奈,但也没办法,谁都得经历这样破茧成蝶的过程,我只能耐着性子手把手一笔一划教她,嘴里还得不停唠叨她“下笔轻些!”看着她练字的样子,忽然间,我忆起儿时自己曾经练字的光阴,想起我那美好的童年。
生于八十年代的我,虽然那时大庆的物质生活相对来说已经不那么匮乏,有了不少玩具、图书和游戏,但是还是架不住小孩们疯玩,今天滚铁环,明天玩积木,后天欻嘎啦哈,游戏那么少,童年那么长,总有玩腻的一天,玩腻了怎么办,那时书又少,但凡能找到带字的已经被我翻了个遍。
第一支钢笔从写信开始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了钢笔很好玩,那时我用的钢笔结构很简单,是一支必须一直浸泡在钢笔水中的笔尖,完全没有吸水功能,母亲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用它给远在河北的亲人们写信,我看到母亲用它写出漂亮的字很是喜欢,也很想写出像母亲一样漂亮的字,就嚷嚷着自己要写,母亲也不拒绝,每次写信都是她写一沓厚稿纸,我写一张薄纸,只不过当时我还没有上学,有很多字不会写,母亲说:“那你就用拼音代替吧!”于是,我就用钢笔歪歪扭扭得写了很多满是拼音的信,写完还要深情款款得大声朗读给母亲听,母亲觉得满意了,就将我们写得信一起装进信封,然后领着我去邮局,将一沓沉甸甸满载思念的厚厚信件,投进那个年代特有的绿色邮筒,寄给关里的亲人。那画面时至今日忆起都很温馨,钢笔也是从那时起不知不觉成了我的一大玩具。
后来,我上了小学,学校虽然没有像现在那么早要求孩子们使用钢笔,校外也不像现在那样有那么多各式各样的辅导班,更看不到书店,甚至连本临摹字帖我都找不到,但我仍然喜欢在没有小伙伴找我玩得日子里将自己关在家里,趴在桌子上照猫画虎,对着语文书上的印刷体练字,后来,我会写得字越来越多,终于用拼音代替的字越来越少,我就可以用笔尖蘸着墨水很流利顺畅地写出一封简单成型的信了。
第一本临摹字贴
记得我拥有平生第一本临摹字贴是在小学二年级(1989年)寒假,那时临近过年,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相约去当时还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城市“乙烯”去玩儿,母亲给了我5元钱,那是我们俩第一次走那么远去另一座城市,现在看来,那本身就是一座城市,我们当时居住在乙烯农场,现英伦三岛对面,当时交通不便,坐公交车从农场到乙烯得一个小时左右,而且车次间隔时间很长,车上又干哑吧冷,一路坐下来,会冻得手脚发麻,直跺脚。所以当时人们大多会偏居一处,大人们除了去乙烯上班坐通勤车,平时很少外出。
我俩来到了至今依然尚存的乙烯农副产品大市场,也不知它存在了多久,这儿在当时可是石化城的核心圈,我看着琳琅满目不用凭票购买的商品,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眼里放光,但最终我们还是将目光锁定在一本书法字怗上,也不知我们俩是谁先发现的,总之,我们俩都爱不释手不忍放下,如获珍宝。虽然,它花去了我两元五角大洋,这在当时很贵,但是看到作者写得那么漂亮的钢笔字,我俩都觉很值,只买了一本字帖就打道回府,将它放在棉袄里层的口袋里,时至今日,仍然保管在我的书柜里,只是年代已久,纸张越发薄脆和发黄,经过无数次的使用,已经掉了封皮和封底,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于是,那个寒假以及之后所有的闲暇时光,我都会伏于案前,仔细临摹,认真揣摩,反复琢磨,分析字型结构,研究每一笔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我一遍又一遍在父亲拿回来的工程用纸背面写来写去,不厌其烦,不疲不倦,自己一个人,没有纷扰,自得其乐,有时小伙伴们来找也会不舍离去,谎称父母给自己锁在家中,不能出去而继续练字。
初识中国古典诗词
那时,练钢笔字是我最快乐的事,我喜欢听笔尖轻触纸面的沙沙声;喜欢钢笔于方寸之间,笔走龙蛇,荡气回肠的美;喜欢自己经过不断练习写出的字渐渐变得好看;喜欢一边练字,一边吟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些美丽的中国古典诗词也是从那时起,在我的心中扎根发芽,它随着这些或娟秀,或隽永,或钢劲,或神武有力的字体将我带进诗词的天堂,在我不断吟诵和抒写中,这些诗词与我渐渐熟悉,让我领略到古圣先贤的情怀与智慧,感受文人雅士的粗犷与豪情。无论仿宋体,楷书,还是隶书,小篆,我都深深喜欢,喜欢它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喜欢那时候自己因为练字忘记时间,忘记玩耍,忘记周围一切的入定与痴傻,如痴如醉,不舍昼夜,有时一坐就是一天,真是“晨昏忧乐每相亲”,它仿佛我的故人是那样美好亲切!它也让我拥有很多荣誉,那一本本获奖证书现在早已被我束之高阁,或尘封箱底,有的甚至被我视若废纸而扔掉。
钢笔,遥远的回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而今,当我再次提起钢笔,于纸上写下这一行行隶书时,不禁感慨自己已经十多年没有再摸钢笔了,钢笔不知从何时起,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随之被快捷方便的中性笔取代,如今,中性笔也快没有用武之地了,人们更容易接受“无纸化办公”,敲字打字再稀松平常,甚至太慢不如微信语音,两人远在天涯视频仿佛近在咫尺。也许,未来某一天,人类的发展或许可以靠意念支配一切,想到即得到,语音、视频都不用了,而当那一天来临时,我们曾经写过的钢笔字,用过的钢笔是不是可以永远尘封?成为艺术品,被珍戴在大英历史博物馆。
2017.7.15夜,写于东城领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