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的调研与思考
***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纵观百年党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群体始终是矢志奋斗的排头兵、生力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青年一代的“主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青年群体需要激发奋斗精神、激荡磅礴动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弄潮儿。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百年奋斗征程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将红色资源融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过程,意义深远、作用重大。
一、红色资源深化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价值
不懈奋斗是红色资源最鲜明的特色。红色资源融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过程,既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也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资源中的英雄事迹、精神品质等对于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一)蕴含鲜活教育素材,延展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丰富度。按照普遍的分类标准,红色资源可以分成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两大类。物质性红色资源主要以重大事件遗存、重要人物故居以及博物馆、陈列馆馆藏的实体物件等为主,通常采取直观的形式重构红色场景、讲述红色历史、传播红色文化。非物质性红色资源内容丰富,既有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精神等原始材料,又有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等创造性内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近年来,各类红色场馆在再现红色历史、宣传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各类文艺作品也积极唱响主旋律,诸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高质量红色影视作品将厚重的历史直观地展现给观众,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红色资源承载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情感色彩。这些内容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以及主人翁意识,是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最为鲜活的素材。将红色资源纳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过程,让广大青年群体能够透过红色资源了解红色历史、把握发展脉络、体会民族精神,是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关键一环。
(二)承载先辈奋斗历程,强化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厚重感。“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无论是革命烈士的壮烈牺牲,还是劳动模范的敢闯敢拼,抑或时代楷模的伟大担当,内核都是不懈奋斗,都是一代又一代英雄的中国人民传承的奋斗基因在不同时代的集中展现。红色资源承载着先辈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情操,激励广大青年以青春之我报效伟大祖国,不断激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红色资源承载着先辈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情志,鼓励广大青年发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时刻保持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甘坐冷板凳的决心;红色资源承载着先辈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情怀,砥砺广大青年不计个人得失,在伟大事业中贡献才华智慧。在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过程中有机融入红色资源,能够引领广大青年群体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深刻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接力棒即将交接到青年手中,青年群体需要从一代代先锋模范的精神品格中汲取营养,不忘来时路,奋斗新征程,自觉投身于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的浪潮中。
(三)增添个人奋斗底色,提升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能动性。文化可看作一定群体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其核心是价值观。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熔铸而成的精神谱系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内蕴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引领着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要推动青年群体在深厚的家国情怀中增添奋斗底色。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是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重要使命,要求广大青年继承弘扬近代以来青年群体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红色资源中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认同和归属,是对祖国发展进步的自豪与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憧憬与向往。红色资源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不竭精神养分和动力源泉,推动着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推动红色资源融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不仅能够引领青年群体了解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艰苦奋斗的光荣岁月,也能使其深刻领悟奋斗幸福观的核心要义,激发其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自信心,推动其将浓烈情感转化为奋进动力,将青春本色进化为奋斗底色,不断将自身锤炼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制约红色资源融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主客观因素
当前,红色资源融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约其育人作用的发挥、青年群体主体认同度不高弱化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教育方式的创新不够制约红色资源育人效果三个方面。
(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历来重视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大批红色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挖掘与保护,形成了深刻的文化记忆,熔铸了独特的文化基因。不容忽视的是,尽管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短板与不足,制约其更好地融入青年奋斗精神培育。
1.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缺少协同性。红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通常在一个区域内存在众多红色遗存,形成红色资源集群。但这些遗存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缺乏联动效应。一方面,各自为政的开发容易出现内容交叉重复,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协同不足的局面容易造成各个资源间的非正常竞争,阻碍区域内红色资源的整体良性发展,妨碍协同作用的发挥。
2.红色资源挖掘保护欠缺平衡度。红色资源的产生与发展不只是过去式,也是进行时,始终处在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之中。当前对于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已经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包括遗迹的修缮、事件的挖掘、人物的宣传以及精神的凝练等,并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但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红色资源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3.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缺乏强动力。良好的宣传推广是最大限度发挥红色资源教化功能的重要路径。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化程度不足,使得红色资源承载的历史被遮蔽,在其与青年奋斗精神培育融合的过程中出现效果不够理想的局面,难以形成良好育人实效。
4.红色资源学术研究存在薄弱点。一方面,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学术研究的主体相分离。开发主体一般是政府或者社会企业,而学术研究的任务则更多地落在高校等学术组织中,二者缺乏良好的沟通互动。另一方面,还存在对相关史料处理不够严谨的情况。一些“口传心授”或者民间流传的内容未通过严格考证就下结论,无法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难以为青年奋斗精神培育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此外,还存在少数红色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有度,绝不能为迎合市场、追求“潮流”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8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