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的讲话(9652字)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向广大干部和社会各界表明县委、县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找准差距靶向发力,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努力打造公平公正、法治诚信、包容开放的良好营商环境,真正以高水平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学习了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XX同志通报了我县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XX个部门和企业围绕各自职责和工作开展情况作了发言,希望大家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放眼战略全局,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地方综合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彰显的是尊商重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一级党委政府的服务效能。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是服务一方发展的执政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国务院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国性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系列指导政策,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省委书记XX到我省工作后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再次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严要求、发出动员令。全县上下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关系“国之大者”的大事要事来谋划和推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持之以恒优化发展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厚植新优势、积蓄新动能。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化政策机遇的关键之举。国家深化“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构建国内大市场、“四强”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等一系列政策,有很多与我们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高度契合,是我们赶超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近期,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要抓住用好这些政策机遇和发展红利,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只有集中力量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才能形成集聚资本、项目、人才、技术的洼地和开放创新的高地,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可以说,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核心要素,营商环境的优势,将直接转化为区域发展的胜势。我们要切实增强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力把XX的营商环境打造好。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是破解瓶颈制约的治本之策。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受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影响,过去粗放式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开始显现,越来越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成为动能转化的“短板”,XX作为一个软硬件欠账较大的县份,县域经济多年来低位徘徊、停滞不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异常突出,其中营商环境不优就是一个最大的瓶颈制约,一些大项目、好企业引不来、留不住,县域经济缺乏有力支撑,发展动能后劲严重不足,导致我们长期被动落后。去年以来,我曾多次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培育发展动能,着力破解县域经济总量不足、县级财政运行困难等瓶颈问题,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辛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和明显进步,迈出了打好赶超进位翻身仗的坚实步伐。实践证明,只有用好优化营商环境“关键一招”,以实际行动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聚集,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县域振兴的长久之计。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县域振兴的营养剂。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不难看出,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哪里的营商环境差,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当前,全市各县区正在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势头竞相发展,挖掘发展潜力、谋求追赶进位的方式已经从“拼政策”向“拼环境”转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当务之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之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久之计,准确把握自身优劣,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努力盘活资源要素、激发市场活力,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XX蓄势赋能、保驾护航。
二、正视短板弱项,着力解决县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多措并举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积极创设重商亲商利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在提升服务效能、严格市场监管、强化法治保障、深化纾困惠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整体评价和社会反响逐渐向好,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和发展信心稳步提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要求、发展需求和企业群众诉求相比,我们在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和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到位”。
一是观念转变、作风改进不到位。一些乡镇、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政策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推进改革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创新意识、效率意识、超前意识不够强,一些部门对于有明确时限要求的事项习惯于“卡点办理”,个别事项办理甚至“一拖再拖”、最终“石沉大海”。干部作风转变的“大环境”虽已形成,但“小气候”依然存在,为政不为、敷衍塞责等作风顽疾整治还不够到位。有的同志“官本位”思想严重,把该履行的职责当成了“权利”,把该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的服务当成了“求他办事”,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还不够顺畅,对一些需要多部门合力解决的企业诉求,坐等分管领导安排指示,服务不主动、不积极,甚至相互推诿“踢皮球”、相互掣肘“搞内耗”,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程序简化、服务优化不到位。一些“放管服”改革举措没有落到实处,部分行业领域行政权力放不下、接不住、用不好,办事服务环节多、程序杂、流程长,政务服务效能不高,影响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设置、人员管理、入驻“含金量”还不够高,一些行业部门审批办理服务“进人不进事”“厅外设厅”“体外循环”,一些乡镇政务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村级便民服务阵地建设与群众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一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要求出具的证明材料过多过滥、办事指南描述不清晰不具体,咨询电话总是占线或无人应答,政务大厅不提供复印打印服务,人性化、便利化程度不高,“一窗通办”“最多跑一次”尚未完全实现,一些行业部门和窗口单位“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一些企业不找市场找关系、不找政策找门路,给全县营商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承诺兑现、规范执法不到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一些承诺的事项不能及时兑现或者打折扣,一些职能部门落实政策看对象、做选择、搞变通,特别是一些乡镇部门在实施农业产业项目中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在报批报建问题上承诺“先上车后补票”,可企业上了车,票却补不上,环评、稳评不过关,正常投资变成违法建设,最终把成本都转嫁到企业身上,这是典型的失信失诺。另外,就是行政执法不规范的问题,疫情之下,市场主体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但一些行政执法部门轻监管、重处罚,过度执法、逐利执法、随意执法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和我们提倡的包容审慎执法大相径庭,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比如,一些外地客商反映,很多城市对外地车辆首次违章能够区别对待,而我县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
四是政策落地、要素保障不到位。去年以来,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对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不少企业反映,配套出台的政策措施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精准度不高,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政策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还不够畅通,一些招商项目因土地、规划等原因迟迟落不了地;一些新建项目因前期审批手续过多、周期过长,迟迟开不了工。另外,由于政策宣传不深入,公示公开形式单一,职能部门在政策解读和“一对一”答疑解惑方面跟进不及时,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惠企政策配套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红利效应发挥。
以上这些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我县的营商形象,阻碍了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瞄准营商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坚持刀刃向内,拿出硬招实招,加快推进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的深刻变革,在持续解决问题中把优化营商环境引向深入。近期,县委、县政府还将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责任领导、整改时限和整治效果,通过实打实的硬措施,切实把发展环境打造成全县赶超发展的新动能、区域价值提升的新优势、展示对外形象的新品牌。
三、突出靶向施策,全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变革,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各级各部门既要着眼长远、系统谋划,又要立足当前、持续用力,聚焦关键环节,破解瓶颈制约,以重点问题的攻坚突破带动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
一要提升行政效能,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首先要看政务环境优不优。要聚焦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放管结合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优化服务方便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要在简政放权上出实招。简政不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既不能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责放权不放,更不能抱着一减了之的态度、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况。对涉及国家安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事项,要科学审慎设置审批条件和标准要求,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的管,决不能出现问题和乱象。对承接省市事项业务不熟悉、办理有困难的,要积极与上级部门衔接,加强培训指导,确保承接的事权接得住、用得好。要在审批提速上见实效。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减时间、减费用”要求,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简化办事流程,优化“一网通办”系统,推动商事登记从网上能办向网上好办转变。要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并联审批、审批联合勘验、全程无偿代办,强化对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申报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审得快、批得准、管得好。要在服务保障上做实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集中度最高的指标就是政府服务效率和效果。要坚持把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做政府的“头等大事”来办,提供全流程全周期“一对一”“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和业务系统整合对接,着力打破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信息壁垒、数据壁垒,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
二要推进系统集成,打造企业满意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我县出台了一些惠企便民政策,但从平时掌握情况看,我们在落实上还有不小差距,既有政策含金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也有政策协同配套不够、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政策宣传不到位、解读不透彻的问题。要强化政策集成。坚持把政策制定、政策细化、政策落实三个环节贯通起来,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和外省市州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吸纳乡镇部门和企业的合理建议,细化实化配套措施,对已经出台的产业扶持、融资支持、招商引资、人才引育、税费减免等政策,相关部门要优化梳理、整合完善,放大政策综合效应,努力使各项政策更加贴近企业发展需求。要强化政策宣传。部分企业反映,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惠企政策不知晓,对如何申报没有操作性的流程。各级各部门要聚焦政策执行和落地实施,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解读,让企业和群众第一时间掌握政策、第一时间享受红利。特别是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完善政策精准推送、事项在线办理机制,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要强化政策落实。聚焦近年来各类“减、增、降、缓”惠企政策,由发改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不易操作的抓紧制定配套细则,未落实的马上形成责任清单,逐项抓好整改。针对部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有些政策摸不着、够不到、看不见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及时评估政策落实情况,完善定期发布、精准解读等机制,加强跟踪督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三要加大惠企纾困,打造亲商富商的要素环境。要素保障就像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发展。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跟着企业走,加强对资源的统筹整合,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财力和资源配置,努力为企业提供充分要素保障。要不折不扣兑现惠企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承接、研究、转化、落实力度,在配套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适时调整服务策略,尽可能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要严格落实好稳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真正让这些“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普惠到广大市场主体。要一企一策精准纾困解难。严格落实工业产业链“链长”单位责任,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一企一策”建立需求清单,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支持企业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生产经营。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对市委交办的问题、政银企座谈会征集到的问题、调研发现问题、企业反映问题盯住不放、紧抓快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立足需求优化要素供给。融资方面,要建立常态长效的政银企对接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贷款支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ezuomuban.com/8993.html